从祀的意思、从祀的详细解释
从祀的解释
(1).犹配享,附祭。《新唐书·礼乐志五》:“ 永徽 中,復以 周公 为先圣, 孔子 为先师, 颜回 、 左丘明 以降皆从祀。”《元史·祭祀志五》:“ 皇庆 二年六月,以 许衡 从祀,又以先儒 周敦颐 、 程顥 、 程颐 、 张载 、 邵雍 、 司马光 、 朱熹 、 张栻 、 吕祖谦 从祀。 至顺 元年,以 汉 儒 董仲舒 从祀。”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从祀》:“ 周 、 程 、 张 、 朱 五子之从祀,定於 理宗 淳祐 元年, 颜 、 曾 、 思 、 孟 四子之配享,定於 度宗 咸淳 三年,自此之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
(2).陪祭。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南康王饷牛书》:“从祀 甘泉 ,方无假於丞相。”《新唐书·礼乐志一》:“又设祀官及从祀羣官位於东西壝门之外。”《元史·祭祀志一》:“臣下从祀,冠服歷代所尚,其制不同。”
词语分解
- 从的解释 从 (從) ó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采取,按照:从优。 跟随:愿从其后。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次要的:主从。从犯。 宗族中次于
- 祀的解释 祀 ì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从祀”是古代祭祀制度中的术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配享、附祭
指次要祭祀对象与主祭对象共同受祭,通常用于表彰与主祭者有密切关联的人物或神灵。例如:
- 唐代将颜回、左丘明等儒家学者作为孔子的从祀对象;
- 元代将周敦颐、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列入孔庙从祀名单;
- 宋代至明清,从祀制度成为儒家道统传承的重要体现。
2. 陪祭
指祭祀活动中次要参与者或辅助性祭祀环节。例如:
- 南朝文献记载“从祀甘泉”,指在甘泉宫祭祀中担任陪祭角色;
- 《新唐书》提到祭祀时需设置“从祀羣官位”,即陪祭官员的位置安排。
历史意义
从祀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如宋神宗时期将荀况、扬雄等学者纳入从祀,既是对学术贡献的认可,也强化了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更形成严格的从祀标准,需综合考量学术成就、道德品行等因素。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典籍与历史案例,完整信息可参考《新唐书》《元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从祀(cóng s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从”是上面一个小横加下面一个点,代表跟随、依附的意思;“祀”是由“礻”和“己”组成,表示祭祀的意思。
这个词的来源是由“苟从于己”所演变而来,用以描述事物的追随或依附的情况。它可以指人们崇拜神明或祖先,参与祭祀活动。在古时候,人们通过祭祀表达对神明或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繁体字中,《从祀》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举个例句来说明这个词的用法:“我们要从祀先人,传承家族的美德和价值观。”
与“从祀”相近的词语有:“祭祀”、“祭拜”、“上香”等,它们都含有与宗教、神祗或祖先相关的意思。
反义词方面,与“从祀”相对的是“抗拒”、“背离”等词,它们表达了违背、拒绝追随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