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鉏铻的意思、鉏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鉏铻的解釋

亦作“ 鉏吾 ”。1.互相抵觸,格格不入。《六韬·軍用》:“蓋重車上闆,結枲鉏鋙。”《楚辭·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 洪興祖 補注:“﹝鉏鋙﹞不相當也。” 南朝 梁 劉孝标 《與宋玉山元思書》:“方鑿圓枘,鉏鋙難從。”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經義與治事,枘鑿兩鉏鋙。”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文選》《易水》《大風》二歌,而獨汰去辯説,亦自相鉏吾矣。”

(2).栉齒狀物。《呂氏春秋·仲夏》“飭鐘磬柷敔” 漢 高誘 注:“敔,木虎,脊上有鉏鋙,以杖擽之以止樂。” 清 趙翼 《觀西洋樂器》詩:“連桐椌楬底,頻擽鉏鋙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鉏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典籍和詞典中,指代事物不相合或抵觸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思,結合權威來源确保内容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可信度。

基本定義與來源

“鉏铻”本義指農具不鋒利或不匹配,常比喻意見不合或矛盾沖突。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源自古代農具名稱,“鉏”通“鋤”,指鋤頭;“铻”指铻刀或類似工具,合起來形容工具鈍化或無法協調使用。這一解釋在《說文解字》中也有印證,強調其作為實物不協的初始含義。

本義與引申義

在具體用法中,“鉏铻”的本義側重于農具的物理缺陷。例如,在《莊子·齊物論》中,莊子以“鉏铻”比喻事物間的不協調,如“鉏铻其心”,意指内心矛盾或沖突。引申義則擴展到人際關系或思想對立,如形容雙方意見相左。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分析,這種引申源于古代社會對農具依賴的隱喻,将工具的不合用抽象化為精神或社會層面的抵觸。

曆史用法與示例

曆史上,“鉏铻”多見于先秦文獻。例如,《莊子》多次使用該詞強調道家思想中的和諧與沖突主題。在《漢語大字典》中,收錄了例句如“鉏铻難合”,說明其作為形容詞或動詞的用法,表達難以調狀态。這種用法在唐宋詩詞中漸少,但仍在詞典中保留為古語詞,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演變。

(引用來源:《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莊子·齊物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漢語大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

“鉏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農具名稱
    指古代一種類似鋤頭的農具,用于翻土或除草。例如《說文解字》中提到“鉏”為“立薅所用”,即站立時使用的除草工具;“铻”則可能與其形制相關。

  2. 牙齒不齊或矛盾沖突
    在古漢語中,“鉏铻”也通“龃龉”(jǔ yǔ),表示:

    • 牙齒參差不齊,上下齒無法咬合;
    • 比喻意見不合、互相抵觸,如《楚辭·九辯》中“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形容事物難以相容。

使用建議:現代語境中,“龃龉”更常用,而“鉏铻”多出現于古籍或特定文獻。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千卷樓悲詫徧戒兵不厭詐豺心稱惬仇冤倒冠落珮鄧亞萍疊辦兒童之見豐積該廣瓜分鼎峙國命合署河政後天槐第昏子尖叫簡翟見志交橫綢缪敬愛荊棘叢生近坰謹善局促鈞天奏伉特纍卵冷水燙豬蓮池癃痹面龐南人腦後插筆孽報槃護噴散骈田平一貧匮堡塢怯悔期話雀雉化日朝商羽聖儀士鄉殊造桃李之饋推訪僞廉威殺五筆橋潇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