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鼎峙的意思、瓜分鼎峙的詳細解釋
瓜分鼎峙的解釋
喻國土分裂,群雄對立。《新唐書·李軌傳》:“ 隋 亡,英雄焱起,號帝王者瓜分鼎峙。”《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自有 唐 失禦,天步方艱,六紀于茲。瓜分鼎峙,自為聲教,各擅蒸黎,交結四夷,憑陵上國。”
詞語分解
- 瓜分的解釋 如同切瓜一樣地分割或分配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清; 林覺民《與妻書》;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隻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友邦
- 鼎峙的解釋 鼎立,三方面并峙 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三國志;孫權評傳》詳細解釋亦作“ 鼎跱 ”。謂如鼎足并峙。《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論》:“故能自擅 江 表,成鼎峙之業。”《三國志·蜀志·郤正
網絡擴展解釋
“瓜分鼎峙”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比喻國土分裂、群雄割據對立的局勢,常用于描述政權分裂、多方勢力争奪的狀态。例如《新唐書·李軌傳》中記載:“隋亡,英雄焱起,號帝王者瓜分鼎峙”。
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新唐書》,後在《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中進一步使用,如“瓜分鼎峙,自為聲教,各擅蒸黎”。
- 曆史語境:多用于形容隋唐至五代時期的政權更疊和分裂局面。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特點: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瓜分”和“鼎峙”兩部分組成)。
- 詞性:貶義,形容分裂動蕩的局勢。
- 應用場景:
- 作謂語或定語,如“天下瓜分鼎峙,戰亂頻仍”。
- 反義詞為“天下一統”。
例句參考
- 《新五代史》中描述南唐建國背景:“自有唐失禦……瓜分鼎峙,自為聲教”。
補充說明
- 讀音:guā fēn dǐng zhì,注意“分”為多音字,此處讀“fēn”。
- 現代引申:可借喻競争激烈的多方割據狀态(如商業領域)。
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新唐書》《新五代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瓜分鼎峙》的意思
《瓜分鼎峙》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争奪瓜分利益或争奪領導地位而産生的激烈競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瓜分鼎峙》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
- 瓜- 部首:瓜部,筆畫:8畫
- 分- 部首:刀部,筆畫:4畫
- 鼎- 部首:鼎部,筆畫:12畫
- 峙- 部首:山部,筆畫:10畫
來源
《瓜分鼎峙》一詞的出處來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文是“齊人有襄,客遊之,魏人曰 ‘璧當有守也,頃者撫之’”。後來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權力上的劇烈争奪。
繁體
《瓜分鼎峙》的繁體寫法是《瓜分鼎峙》。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繁體字并沒有出現。所以《瓜分鼎峙》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并沒有明顯的不同。
例句
這次競選中,兩位候選人争奪激烈,像是瓜分鼎峙,難以預測最終的結果。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