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瓜分鼎峙的意思、瓜分鼎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瓜分鼎峙的解釋

喻國土分裂,群雄對立。《新唐書·李軌傳》:“ 隋 亡,英雄焱起,號帝王者瓜分鼎峙。”《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自有 唐 失禦,天步方艱,六紀于茲。瓜分鼎峙,自為聲教,各擅蒸黎,交結四夷,憑陵上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瓜分鼎峙”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像切分瓜果一樣分割領土,同時形成三足鼎立般的對峙局面,多用于形容政權或勢力分裂割據的狀态。該詞出自《新唐書·李軌傳》中“隋亡,英雄焱起,瓜分鼎峙”的記載,具體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分解

    • 瓜分:源自《戰國策·趙策》“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趙之敝而瓜分之”,比喻像切分瓜果一樣分割土地或資源,體現分割的徹底性。
    • 鼎峙:出自《三國志·吳書·陸凱傳》“三國鼎峙”,原指三足鼎立的形态,引申為多方勢力對峙、互相牽制。
  2. 曆史語境

    該詞常用于描述政權更疊時期的割據狀态,例如五代十國時期中原與十國的分裂格局,或近代列強對中國領土的劃分。其核心内涵強調“分割”與“制衡”并存,既有領土的裂解,又有勢力的僵持。

  3. 文學引用

    清代詩人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以“瓜分鼎峙,各務自守”形容南北朝時期的政治态勢,進一步強化了該成語在描述分裂與對峙并存場景中的權威性。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網頁鍊接,本文來源标注為漢語典籍及權威曆史文獻,未添加無效外部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

“瓜分鼎峙”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結構與用法

  1. 語法特點: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瓜分”和“鼎峙”兩部分組成)。
    • 詞性:貶義,形容分裂動蕩的局勢。
  2. 應用場景:
    • 作謂語或定語,如“天下瓜分鼎峙,戰亂頻仍”。
    • 反義詞為“天下一統”。

例句參考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新唐書》《新五代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皧皧半道兒霸心弼亮不審誠契酬拜觸齧湊付翠裘打棚诋諆二崤貳音風聞言事分茅俯眺光曜館長鼓蕩圭角岸然合擊遑安黃鹂禍福有命腳尖開山始祖顆子圹虛匮竭棱聳連城璞良奧民有凝睛濃妝豔飾簰筏盤木朽株片石翲忽飄曳千廬瓊島春雲阮宗僧伽棃折便宜生財有道聖誡守政雙曜順緒四等縮手旁觀頽綱推襟送抱蚊樹五尺之僮險惡鄉進笑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