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的威儀。亦用為天子的代稱。《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金駕揔駟,聖儀載佇。” 呂向 注:“聖儀,天子也。”《舊唐書·音樂志四》:“送文迎武遞參差,一始一終光聖儀。”
“聖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指帝王的威儀或天子的代稱。如《舊唐書·音樂志》中“一始一終光聖儀”即用此意。
引申與使用場景
宗教定義
指“模仿聖事而設立的記號”(如聖水、聖灰等),通過教會祈禱獲得靈性效果。
功能與意義
區别于嚴格意義的“聖事”,聖儀更側重象征性,如強化信仰或紀念宗教事件。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宗教文獻及權威詞典,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舊唐書》等原始文獻。
聖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聖和儀。聖的部首是土,儀的部首是人。
聖的拼音是shèng,儀的拼音是yí。
聖儀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尚書·齊問》一書中。在這本古代經典文獻中,聖儀被用來形容古代帝王的威嚴和莊嚴。
在繁體字中,聖儀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聖字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由三筆構成:一橫、一豎、一撇。而儀字的寫法則有所變化,由四筆組成:一橫、一豎、一撇、一捺。
下面是一個例句:“他身上散發出一種神聖的儀式感,仿佛是受到了聖儀的庇佑。”
與聖儀有關的組詞包括:聖人、儀式、莊嚴。
與聖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莊重、崇高。
與聖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平凡、俗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