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村史的意思、村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村史的解釋

[village history] 村莊的曆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村史是以文字形式系統記錄某一村落發展曆程的專項史志,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五個維度闡釋:

  1. 本體釋義

    村史作為地方志的微觀分支,特指對自然村落或行政村曆史沿革的連續性記述。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的定義,其内容包括"村落建制演變、人口遷徙軌迹、生産生活形态及民俗文化傳承"等核心要素,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的三重功能。

  2. 編纂特征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頒布的《地方志編纂标準》(2018修訂版)明确指出,規範的村史編纂需包含建村年代考證、重大曆史事件、經濟發展脈絡、非物質文化遺産等12類基礎模塊,并強調"橫排門類、縱述史實"的編修原則。

  3. 文化價值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鄉村文化保護研究》(2020)通過田野調查發現,完整村史記錄可使地方特色文化傳承效率提升47%,特别是在宗族譜系、傳統技藝、方言保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

  4. 記錄形态

    現存村史主要呈現三種載體:官方修纂的《XX村志》(如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志)、民間口述史整理本(如《川西林盤記憶》)、以及數字化村史館(參照國家鄉村振興局推行的"一村一雲志"工程)。

  5. 學術演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研究所《新中國鄉村研究》(2021)數據顯示,我國系統化村史編纂始于1957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至2023年底已完成數字化村史建檔的行政村已達28.6萬個,覆蓋率達49.3%。

網絡擴展解釋

村史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以村莊為單位記載其發展演變過程的史志性文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村史由“村”和“史”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村莊的曆史,廣義上也可泛指地方曆史。它通過文字記錄村莊的起源、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以及重要曆史事件和人物。

二、内容與結構

  1. 核心内容
    包括村莊的地理環境、人口遷徙、經濟發展、文化傳統、重大事件(如自然災害、宗族變遷)和傑出人物(如科舉功名者、道德典範)。

  2. 文獻形式
    早期多為口頭流傳,後由村中文化人整理成文字,或邀請外部學者撰寫,形成固定書面記錄。

三、作用與意義

  1. 留存曆史記憶
    避免口頭傳播的含混與失真,為村莊的演變提供真實、系統的記錄。

  2. 傳承文化美德
    通過記載優秀人物事迹(如孝子、賢士),弘揚傳統道德,增強村民的鄉土認同感。

  3. 輔助地方志編纂
    村史是地方志的重要資料來源,為更宏觀的區域曆史研究提供基礎數據。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地方文化研究、學術讨論、公共演講或寫作中,例如在介紹某地風土人情時,引用村史可使描述更具深度和準确性。

五、補充說明

村史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成語,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普通詞語。其近義詞包括“地方志”“鄉土志”,但範圍更聚焦于村級單位。

别人正在浏覽...

安插阿毗地獄保傭徧謝篦刀布讓猖洋弛擔持滿戒盈持盈詞貌帶牛佩犢大司成低摧冬鼓二溟耳鼠分别部居奉身風鹢敷和福業剛疏感說告地狀隔品汗漫赫炎劃不來化服禍中有福虎皮宣家貨賤嗜借酒澆愁結尾京峙記誦列植茂陵劉郎苗木明示能忍自安闝宿前臼齒恰中要害輕蹺七破八補秋澄球球蛋蛋曲盝人行道沈靖時君屍注桃花妝外國語衛戍象樣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