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司成的意思、大司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司成的解釋

(1). 周 官名。司徒屬官。《禮記·文王世子》:“大司成論説在東序。” 鄭玄 注:“父師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屬,師氏也。師氏掌以美詔王、教國子以三德三行及國中失之事也。”

(2). 唐 國子監祭酒,掌儒學訓導之政,相當于 西漢 的博士仆射、 東漢 的博士祭酒。 高宗 龍朔 二年改國子監為司成館,祭酒為大司成, 鹹亨 元年複舊。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司成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源于周代禮制,指代主管國家教育事務的官員。該詞由“大”“司”“成”三部分構成:“大”表尊崇地位,“司”指執掌管理,“成”取自“成均”典故,即周代最高學府名稱。唐代沿襲此制,将國子監祭酒别稱為大司成,主要負責太學、國子學等中央官學的管理與教學督導。

在具體職責層面,大司成需執掌“五禮”教育,包括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的傳授與考核,同時承擔選拔人才、制定學規等職能。宋代學者王應麟在《玉海》中記載:“大司成,典樂之官,教國子以六德”,印證其教育體系的核心地位。

該官職的文化影響力延續至明清時期,成為文人作品中教育典範的象征符號。清代《四庫全書》經部文獻多次引用大司成制度,強調其在古代禮教體系中的樞紐作用。現代漢語詞典普遍将其定義為“古代掌管教育的長官”,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引《周禮·春官》注疏為考據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大司成”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含義和職能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周代官職

二、唐代官職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新唐書·百官志三》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悲風弊孔比體不待見步趍不人不系之舟插闆成孰持虎吃局村扉鋼筋诰箓宮簟苟或裹鋒環肥燕瘦黃冶變化花神活健講好教導隊燋花嫁妝借翫激厲金閨子齎物羁寓舉大事絶端具悉苦刻攬破冷俊兩形裡門廪粟痲痹民變逆屬潛身氣得志滿秦原其實騎魚榮魄缛節喪禮身前攝選失饑詩體斯夾巴蒐閲蘇公堤尪弱慰唁五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