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成的意思、大司成的詳細解釋
大司成的解釋
(1). 周 官名。司徒屬官。《禮記·文王世子》:“大司成論説在東序。” 鄭玄 注:“父師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屬,師氏也。師氏掌以美詔王、教國子以三德三行及國中失之事也。”
(2). 唐 國子監祭酒,掌儒學訓導之政,相當于 西漢 的博士仆射、 東漢 的博士祭酒。 高宗 龍朔 二年改國子監為司成館,祭酒為大司成, 鹹亨 元年複舊。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三》。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司成的解釋 謂主管世子品德教育。《禮記·文王世子》:“樂正司業,父師司成。” 孔穎達 疏:“父師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網絡擴展解釋
“大司成”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含義和職能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周代官職
- 職能:屬于司徒的屬官,主要負責貴族子弟(世子)的品德教育。據《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大司成在東序(學校)中“論說”德行,鄭玄注稱其職責為“教國子以三德三行及國中失之事”。
- 地位:與“父師”“師氏”等官職相關聯,是禮樂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
二、唐代官職
- 沿革: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國子監為“司成館”,國子監祭酒改稱“大司成”,職能為掌管儒學訓導。鹹亨元年(670年)恢複舊制。
- 類比:相當于西漢的“博士仆射”和東漢的“博士祭酒”,均為中央教育機構的核心管理者。
補充說明
- 部分網頁提到“大司成”為成語(如),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混淆。該詞實際為曆史官職,未見于成語詞典。
- 拼音為dà sī chéng,注音符號為ㄉㄚˋ ㄙ ㄔㄥˊ。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新唐書·百官志三》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司成》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大事成就”或者是“重要的事情成功完成”。它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大”、“司”和“成”,其中,“大”表示事物的規模或重要性,“司”表示掌管或管理,“成”表示達到、實現或完成。它的筆畫數目總共為16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在《莊子·大宗師》一書中有一句話:“一道大司成。”意指一種超然的境界,可以達到事物的最高境地。
《大司成》也可以在繁體字中找到,它的寫法和簡體字是一樣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但《大司成》的基本形狀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基本上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個關于《大司成》的例句:
他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将自己的創業事業大司成了。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大成、成就、大事,反義詞可以是 “不成”。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