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鼠的意思、耳鼠的詳細解釋
耳鼠的解釋
獸名。即鼯鼠。《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裡,曰 丹熏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 晉 郭璞 《耳鼠》:“蹠實以足,排虛以羽,翹尾飜飛,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禦。”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鸓鼠》。
詞語分解
- 耳的解釋 耳 ě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
- 鼠的解釋 鼠 ǔ 哺乳動物的一科,門齒終生持續生長,常借齧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種類甚多,有的能傳播鼠疫等病原,并為害農林草原,盜食糧食,破壞貯藏物、建築物等(俗稱“耗子”):老鼠。鼠膽。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輩
網絡擴展解釋
“耳鼠”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異獸,其形象和特性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
一、文獻來源與基本特征
-
《山海經》記載
根據《山海經·北山經》描述,耳鼠“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其外形融合鼠、兔、麋鹿的特征,頭部似兔,身體如麋鹿,尾巴可輔助飛行,叫聲類似犬吠。
-
古代注釋與分類
晉代郭璞在《耳鼠》中提到“厥皮惟良,百毒是禦”,認為其皮毛可禦毒。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将耳鼠歸為“鸓鼠”一類,可能與鼯鼠存在關聯。
二、神話功能與象征意義
-
特殊能力
耳鼠以尾巴滑翔飛行,這一特性在先秦文獻中已明确記載。此外,傳說食用其肉可“禦百毒”,甚至治療疾病。
-
文化衍生形象
在架空世界“九州”中,耳鼠被賦予更豐富的設定:體型類似松鼠,毛色多樣,大耳朵可輔助滑翔,常作為寵物或信使。
三、學術争議與考據
部分學者認為耳鼠原型可能是鼯鼠(一種可滑翔的哺乳動物),但神話中的耳鼠更強調其複合生物特征與超自然能力,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生物的想象與神化。
耳鼠是融合多動物特征的神話生物,兼具實用功能(禦毒)與奇幻色彩(飛行),其形象從《山海經》到現代文學不斷演變,成為連接古代信仰與當代創作的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鼠這個詞是指一種鼠類動物。它的拆分部首是耳(ĕr)和鼠(shŭ),耳的拆分部首是耳(ear),鼠的拆分部首是鼠(rat)。
耳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文獻,它在《爾雅》一書中被首次記錄。這個詞也常被用來形容那些有尖耳朵并且活躍的小動物,例如兔子或者松鼠。在繁體字中,耳鼠的寫法為耳鼠。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耳鼠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這進一步強調了該詞在曆史上的持久和穩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耳鼠這個詞的例句:
1. 我昨天在公園裡看到一隻耳鼠跳來跳去。
2. 這隻小耳鼠真可愛,它的耳朵尖尖的。
3. 耳鼠喜歡在樹上活動,它們非常敏捷。
一些相關詞彙包括:鼠類、老鼠、耳朵、耳猴。
至于組詞,可以根據需要自由組合,例如:耳鼠洞、耳鼠玩偶、耳鼠衣等。
最後,關于反義詞,耳鼠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使用其他詞語來描述相反的特征,例如“耳病”表示耳朵不舒服或異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