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诏的意思、待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诏的解釋

(1).等待诏命。《文選·揚雄<甘泉賦>序》:“ 孝成帝 時,客有薦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 張銑 注:“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 王績 《晚年叙志示翟處士》詩:“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 清 惠士奇 《送蔣樹存之官馀慶》詩:“待詔吾留 金馬門 ,修書君上 南薰殿 。”

(2).官名。 漢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車,其特異者待诏 金馬門 ,備顧問,後遂以待诏為官名。《漢書·王莽傳中》:“ 莽 誅滅待詔,而封告者。” 唐 有翰林待诏,負責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等事。後改為翰林供奉。 明 清 翰林院屬官有待诏,秩從九品,掌校對章疏文史,為低級事務官。

(3).待命供奉内廷的人。 唐 代不僅文詞經學之士,即醫蔔技術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醫待诏、畫待诏等名稱。 宋 元 時對手藝工匠尊稱為待诏,本此。《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裱褙鋪裡﹞ 璩待詔 問:‘府幹有何見諭?’虞候道:‘無甚事,閒問則個。’”《水浒傳》第四回:“ 智深 走到鐵匠鋪門前看時,見三個人打鐵。 智深 道:‘兀那待詔,有好鋼鐵麼?’”《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看那娘子,正與澆蠟燭待詔説話。”

(4).舊時農村裡稱理發師為“待詔”。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二章:“ 楚用 幾個人早都交卷完畢,在理發室找待诏梳了發辮。”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待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待诏”一詞的含義隨曆史演變呈現多層次特征,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核心詞義與曆史演變

  1. 本義
    指“等待诏命”,即隨時聽候皇帝召見或差遣。此用法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揚雄《甘泉賦序》中“待诏承明之庭”。

  2. 官職名稱

    • 漢代:皇帝征召有特殊才能者(如經學、醫術、占卜等)入宮,稱“待诏公車”,優異者更可“待诏金馬門”以備顧問。
    • 唐代:設“翰林待诏”,負責文書起草、藝術創作等,涵蓋畫師、醫官、棋手等專業人士。
    • 宋明:延續官職體系,屬翰林院編制。
  3. 民間尊稱

    • 宋元時期:對手藝工匠(如鐵匠、木匠)尊稱為“待诏”,如《水浒傳》中魯智深稱鐵匠為“兀那待诏”。
    • 清代至近代:因強制剃發政策,理發師需頻繁待命為官府服務,四川等地方言中“待诏”特指理發師。

二、文化與社會影響

三、現代使用

如今“待诏”作為官職已消失,但在方言(如四川話)中仍保留對理發師的舊稱,成為語言活化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制度或方言案例,可查閱《漢書·揚雄傳》或地方民俗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诏(dài zhào)這個詞在漢語中的意思是等待诏令,指等待皇帝或上級官員發布命令或指示。待诏的拆分部首為彳(xíng)和口(kǒu),共有8個筆畫。 待诏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制,待诏官是皇帝身邊的近侍官員,負責等待皇帝發布诏令,傳達各種指示。根據曆史記載,待诏制度始于中國古代,但具體的産生和演變過程需要進一步研究。 待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待詔,字形較為繁複,加入了更多的筆畫和部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有很多變體,待诏的字形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也有所變化,具體的變體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例句:他正在宮廷中待诏,等候着皇帝的指示。 一些與待诏相關的詞語包括:待旨(等待旨意),待命(等待命令),待安令(等待安撫的诏令)等。 待诏的反義詞是已诏,意思是已經得到诏令或命令。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再次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