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生。《太平廣記》卷一六一引 三國 吳 謝承 《會稽先賢傳·陳業》:“ 陳業 字 文理 。 業 兄渡海傾命。”
“傾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拼音:qīng mìng
含義:指喪生、失去生命,多用于描述因意外或災難導緻的死亡。例如《太平廣記》中提到的“業兄渡海傾命”,即指陳業的兄長在渡海時喪生。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吳國謝承所著的《會稽先賢傳·陳業》,後被《太平廣記》引用。故事中,陳業的兄長因渡海遇難而“傾命”。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的引用中。近義詞如“喪生”“殒命”,反義詞如“存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太平廣記》或《會稽先賢傳》相關章節。
傾命是一個成語,表示不顧一切地全力以赴,甚至舍棄生命去完成某事。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傾”和“命”。
“傾”字的部首是亻,總共有8畫;“命”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5畫。
《傾命》一詞最早出自《戰國策·趙策四》:“夫兵者,國之命也,存亡之要也,不可傾偻喪志也。”意思是兵是國家的命運所系,是存亡之關鍵,不能有絲毫動搖和松懈。
繁體字中的“傾”字為「傾」,而“命”字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傾在古代有四種寫法:偏旁為人丁時寫作仡,偏旁為人仰時寫作伧,偏旁為人上半身時寫作傾(勻),偏旁為人下半身時寫作傾(巠),現代漢字采用的是偏旁為人上半身的“傾”字寫法。
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不顧一切地沖向了火海,真可謂是傾命的勇士。
傾情、傾力、傾聽、命運
鞠躬盡瘁、舍命、全力以赴
半途而廢、半心半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