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之别稱。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詩:“妙會非綺節,佳期乃良年。” 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五:“佳期非綺節,妙會乃涼夕。”《淵鑒類函·歲時·七月七日》:“綺節,是夕乃羅織之節也。”參見“ 七夕 ”。
“绮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绮節”是七夕節的别稱。這一說法源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
“绮”本義指有文采的絲織品,引申為華美之意,“绮節”即形容七夕這一充滿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部分資料(如)提到“绮節”可形容“言行細膩精緻”,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因“绮”字本身有華美、精緻之義,導緻個别解讀延伸,但需注意此用法并非主流。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淵鑒類函》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绮節(qǐ j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多個意思。
绮節的部首是纟(纖細紡織品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累計12畫。
绮節源自于《詩經·秦風·終風》:“绮在織裡,綝維綝之。”在這裡绮指的是華麗、美妙的意思。而節則意味着修飾、裝飾、裝潢。綜合起來,绮節可以指人的儀态、造型所表達的美麗和華麗。
在繁體字中,绮節的寫法為綺節。
在古代,绮節的字形是稍有不同的。當時的绮字由三個部分組成:纟,齊,己。而節字則由兩個部分構成:缶,亠。這些部分合在一起組成了較複雜的字形。現代簡化字将绮節進行了簡化,使字形更加簡潔,易于書寫。
1. 她的服裝绮麗華貴,舉止大方典雅,展現出高貴的绮節。
2. 這幅畫的顔色絢爛多彩,細節之處充滿了绮節。
流光绮節、绮麗、绮麗多姿、绮紗、绮羅、绮襦、绮靡、绮缤、绮霧等。
華美、瑰麗、美豔、閃耀、絢麗等。
樸素、平凡、簡約、素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