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備的意思、畢備的詳細解釋
畢備的解釋
全都具備;完備。《禮記·月令》:“﹝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闔扇,寝廟畢備,毋作大事,以妨農之事。” 孫希旦 集解“畢備,謂寝廟之闔扇皆備也。”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李黃》:“堂西間門,剨然而開,飯食畢備,皆在西間。” 清 歐陽巨源 《<官場現形記>序》:“開卷一過,凡神 禹 所不能鑄之於鼎, 溫嶠 所不能燭之於犀者,無不畢備。”
詞語分解
- 畢的解釋 畢 (畢) ì 完結:禮畢。畢業。畢生。畢力。 完全:畢肖(刼 )(完全相象)。兇相畢露。畢其全力。 究竟,到底:畢竟。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古代田獵用的長柄小網,亦指用長柄網捕取禽獸:“鴛鴦于飛,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網絡擴展解釋
“畢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ì bèi,其核心含義為“全都具備;完備”,通常用于形容事物或準備工作的全面性與完整性。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畢”意為“全部、完全”(如“畢生”“畢力”),“備”意為“具備、準備”(如“德才兼備”“有備無患”)。組合後表示“完全具備,無一遺漏”。
- 古籍例證:
如《禮記·月令》中“寝廟畢備”,指宗廟的門窗等設施全部完備();唐代《博異志·李黃》中“飯食畢備”,則描述飯菜已完全準備好。
二、使用場景
- 描述事物完整性:
多用于強調某事物已包含所有必要部分,如“江西蠟五色畢備”(),指花朵顔色齊全。
- 形容充分準備:
表示事前準備周全,如“攻其不備”的反向表達“畢備”,即“防備周全”()。
三、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 近義詞:齊備、俱全、萬事俱備。
- 反義詞:欠缺、遺漏、殘缺不全。
- 成語關聯:常與“一應俱全”“面面俱到”等表達類似概念。
四、現代應用示例
- 書面語:“項目所需資源已畢備,即将啟動。”
- 口語化:“他出門旅行,證件、衣物畢備,十分周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擴展閱讀,可參考《禮記》《博異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畢備》這個詞的意思
《畢備》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完全準備好、無所缺漏。表示事物或情況已經達到最為完美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畢備》的部首是“毛”,總共4個筆畫。
來源
《畢備》一詞來源于《論語·子罕》一文中的“君子畢備乎?”。其中“畢備”一詞用來評價君子,意味着他們應該為人處世作好充分的準備。
繁體
《畢備》的繁體字為“畢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畢”曾有多種寫法。例如,《說文解字》中寫作“辟”,《字林纂要》中寫作“驫”,《康熙字典》中畢的字形則是由“不”和“毛”組合而成。
例句
他對于考試的準備畢備無缺,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組詞
1. 畢竟:表示事情從始至終,最終結果。
2. 畢生:表示整個人生。
3. 備戰:準備戰鬥或決鬥。
近義詞
完備、齊備、充分。
反義詞
不完備、不全、不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