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指患有惡疾。 唐 王維 《哭褚司馬》詩:“誰言老龍吉,未免伯牛災。”詳“ 伯牛 ”。
伯牛災是漢語中的典故詞彙,典出《論語·雍也》,指代賢者罹患惡疾的不幸遭遇。春秋時期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德行出衆,卻身患重病(一說為麻風病),孔子探視時悲歎“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表達對天道不公的痛惜。後世遂以“伯牛災”隱喻德才兼備者遭受無妄之災,尤指難以治愈的疾病或命運摧折。
此典凸顯儒家“德福未必相契”的哲學命題。孔子痛惜伯牛,實為對“仁者壽”理念的反思,深刻影響了傳統文學中“才命相妨”主題的書寫,如李商隱“古來才命兩相妨”之歎。
參考來源:
“伯牛災”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釋義
“伯牛災”指代難以治愈的惡疾或重病,常用來隱喻不治之症。例如唐代王維在《哭褚司馬》中寫道:“誰言老龍吉,未免伯牛災”,以此表達對友人患病的哀歎。
2. 典故來源
這一詞語出自《論語·雍也》,記載了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罹患惡疾(朱熹注釋為“癞”,即麻風病)的故事。孔子探望時因疾病傳染性無法近身,隻能隔着窗戶執手訣别,後世遂以“伯牛災”喻指重疾。
3. 文學應用
在詩詞中,“伯牛災”常用于表達對疾病的無奈或生命的無常。例如王維的詩句,将“伯牛災”與“老龍吉”(傳說中人物)并提,增強了對命運無常的感慨。
4. 相關詞彙
總結
“伯牛災”通過曆史典故将具體人物與疾病關聯,成為漢語中表達重疾的典型隱喻,兼具文學色彩和人文關懷。
按圖索駿扳動骲箭邊銄必先逋叟彩照乘日吃量創作疵厲瞪眼颠沛動物學鬥才多神教遏雲社返衷風船憤疾告聘觀頤貴賤無常含垢藏瑕韓柳歐蘇紅眼痂癞頰顴莢物泂酌技巧運動考庸款納臘八醋録圖馬放南山勔勉念奴嬌(大江東去)勤饬清豔羣邦如獲至珍散華升阻比沈暝首務孀姑説破嘴廋蔽隨龍汰絕掏漉套印本同般吐茵王舍城王猷棹菀牧僞議笑裡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