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逮捕問罪。《明史·宦官傳二·陳增》:“二十四年, 增 始至 山東 ,即劾 福山 知縣 韋國賢 ,帝為逮問削職。”《清史稿·世宗紀》:“副将軍 石雲倬 坐不遮擊,逮問。”
“逮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逮捕并審問,特指古代司法中對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和問罪流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逮問”指将嫌疑人逮捕後進行審問和調查,常見于古代司法場景。例如《明史》中記載官員因失職被“逮問削職”,體現了該詞在曆史案件中的實際應用。
使用場景
曆史文獻例證
該詞在《明史》《清史稿》等史書中多次出現,例如:“帝為逮問削職”“副将軍石雲倬坐不遮擊,逮問”,說明其常用于記載官員問責或軍事處罰。
近義詞與關聯詞
相關詞彙包括“逮捕”“審問”“問罪”等,但“逮問”更強調逮捕與審問的連貫性,具有法律程式色彩。
總結來看,“逮問”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司法術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案例,可參考《明史》《清史稿》等原始史料。
【逮問的意思】
逮問是指強制性地詢問或追查以獲取信息或證據的行為。通常用于指對犯罪嫌疑人或可疑人員進行詳細詢問或審訊的過程。
【逮問的部首和筆畫】
逮問的部首是辶(辵),是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表明了這個字屬于攜帶“走”的意義。逮問這個詞共有12筆。
【逮問的來源】
逮問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死,楚人逐其族。子張適車而舍曰……逮予之悲哀弗可勝言也。” 在此處,逮問是指追捕、追逐,引申為追究、追查的意思。
【逮問的繁體字】
逮問的繁體字為「逮問」,也即為簡體字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逮問的字形較為接近繁體字的寫法。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逮問被寫為「逮問」,字形上左側的辶部分清晰可見。
【逮問的例句】
1. 他們警察逮問了兩個嫌疑人,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
2. 在審訊過程中,警方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長時間的逮問。
【逮問的相關詞彙】
組詞:逮捕、逮捉、逮住
近義詞:盤問、審問、訊問
反義詞:放過、放走、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