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繇的意思、根繇的詳細解釋
根繇的解釋
根由。繇,通“ 由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縣令看見一幹人綁了個和尚,又擡了一個死屍,究問根繇。”《二刻拍案驚奇》卷一:“老丈肯把得此紙的根繇一説,愚師徒也剖心相告。”
詞語分解
- 根的解釋 根 ē 高等植物莖幹下部長在土裡的部分:根植。根莖。根瘤。根毛。根雕。須根。塊根。紮根。葉落歸根。 物體的基部和其他東西連着的部分:根底。根基。牆根兒。 事物的本源:根源。根由。根本。知根知底。 徹底
- 繇的解釋 繇 á 同“徭”。 古同“謠”,歌謠。 繇 ó 古同“由”,從,自。 繇 ò 古同“籀”,占卜的文辭。 筆畫數:; 部首:糸;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根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
基本釋義
“根繇”讀作gēn yóu(“繇”在此處通“由”),意為“根由”或“緣由”,指事物的起因或來源。
-
字義分解
- 根:本指植物的根部,引申為基礎、起源或根本原因。
- 繇:此處通假字“由”,表示來源、途徑或原因。
-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明清小說,如《初刻拍案驚奇》中“究問根繇”、《二刻拍案驚奇》中“根繇一說”,均指追問事件的原委。
-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仿古語境或學術讨論。需注意與“繇”的其他讀音(如yáo表“徭役”、zhòu表“占卜文辭”)區分。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繇”的多重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根繇》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指“根源”或者“起因”。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糸”。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先寫“木”的3個橫筆畫,再寫“糸”的7個豎筆畫。《根繇》來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古文獻中使用的時期。它的繁體字形式為「根繇」。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例如,《根繇》的寫法在古代可能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仍然是以“木”和“糸”兩個部首組合而成。這種寫法可能有些不同于現代的字形,但基本上可以認出這個詞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關于《根繇》的例句:「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并找到它的根繇。」這句話意味着我們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或者起因,以便解決它。
除了「根繇」這個詞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例如,「樹根」是指樹木的根部,而「根源」是指事物的根本起因。與《根繇》的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本源」和「來龍去脈」。而相反的可以用「衍生」或者「産生」等詞來表示。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