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株的意思、枯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株的解釋

枯槁的根株。 漢 焦贛 《易林·蒙之兌》:“霜冷蓬室,更為枯株。” 唐 韓愈 《晝月》詩:“兔入臼藏蛙縮肚,桂樹枯株女閉戶。” 宋 範成大 《科桑》詩:“斧斤留得萬枯株,獨速槎牙立暝途。” 金 元好問 《送詩人李正甫》詩:“陽和入枯株,靄靄含芳津。”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夜将半,鄰齋燈火盡滅,府君獨焚膏挾冊,危坐如枯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株”是漢語中具有形象化特征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幹枯的樹樁或失去生命力的樹幹。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枯”即幹涸、失去水分,“株”特指露出地面的樹根或樹幹基部,二者組合後常用于描繪草木凋零的狀态,例如古籍中“道旁見枯株,槎牙餘舊節”的描寫。

該詞在古代文學中常作為意象出現,既指代具體的自然現象,也承載哲學隱喻。如蘇轼《次韻答舒教授觀餘所藏墨》中“泥中久埋鋒,破槖見枯株”,即以“枯株”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事物,體現其衰敗表象下潛藏的價值。此類用法在《全唐詩》收錄的王績詩句“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中亦有呼應。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将“株”解釋為“木根也”,強調其作為植物根基的屬性,而“枯”在甲骨文中已具備幹涸之義的象形特征。現代語言運用中,“枯株”多用于比喻僵化的事物或失去創造力的狀态,如錢鐘書《圍城》中“思想如枯株般不生新芽”的修辭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

“枯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枯株”由“枯”(幹枯、失去生命力)和“株”(植物的根莖)組成,字面指枯槁的根株或樹幹。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霜冷蓬室,更為枯株”(漢·焦贛《易林》),即強調植物幹枯的狀态。

二、比喻意義

該詞常引申為失去生命力或發展潛力的人或事物,含貶義色彩。如成語“朽木枯株”比喻無能之輩,而現代用法中可形容僵化的制度、無望的行業等。

三、文學與生活應用

  1. 文學引用:古代詩人多用其營造蕭瑟意境,如韓愈“桂樹枯株女閉戶”,範成大“斧斤留得萬枯株”。
  2. 實際場景:現代多用于農業或生态領域,如清除枯株防止病蟲害傳播,或修複綠化時處理殘株。

四、近義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應用案例,可參考《易林》《晝月》等古籍,或查閱植物保護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翫抱蓄八下裡八廂編管臕健鄙陋屏棄獘政筆冢研穿袹複陳荄吹霎村莽戆達練巅峰電路點題東飄西蕩鬥鷄台恩憐工業美術閨秀骨自烘柹畫輪車崋山監典監州屆止棘環嵇琴狙詭君權抗污樹種癞蛤蟆想吃天鵝肉老萊兩晉遼東隺慮計麥冬樸簡披誦撲蕩窮闾熱審榮伸濡潤入選慎産盛才失配爽節谇候縮手燙洗歎哭屠剿橐裝圬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