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逮问的意思、逮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逮问的解释

逮捕问罪。《明史·宦官传二·陈增》:“二十四年, 增 始至 山东 ,即劾 福山 知县 韦国贤 ,帝为逮问削职。”《清史稿·世宗纪》:“副将军 石云倬 坐不遮击,逮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逮问是古代汉语中的司法术语,指对涉嫌犯罪的官员或人员进行逮捕并审讯的行为。该词由“逮”(抓捕)和“问”(审问)两个动词组合而成,体现了古代法律程序中的强制措施与调查环节。

释义与用法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逮问”特指“将犯罪者捉拿归案并加以讯问”,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官方文书,例如《明史·刑法志》中多次提到“逮问有司”,指对涉案官吏进行拘捕和审查。其使用场景多与朝廷监察、弹劾案件相关,强调法律执行的权威性。例如:“御史劾其渎职,遂下旨逮问。”(来源:《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历史语境

在明代司法制度中,“逮问”需经过刑部或都察院核准,通常针对五品以上官员。据《大明会典》载,此类程序须“具奏得旨,方可行逮”,表明其严格的法律层级和皇权干预特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代司法档案研究》)

语源演变

“逮问”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但作为固定司法术语定型于宋元时期。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释“逮”为“及也”,引申为“追捕”;“问”则含“责究”之义,二字连用凸显古代法制中“捕审合一”的特点。(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法律术语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逮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逮捕并审问,特指古代司法中对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和问罪流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逮问”指将嫌疑人逮捕后进行审问和调查,常见于古代司法场景。例如《明史》中记载官员因失职被“逮问削职”,体现了该词在历史案件中的实际应用。

  2. 使用场景

    • 司法行为: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府对犯罪者的正式逮捕与审讯,如《清史稿》提到将领因作战不力被“逮问”。
    • 引申比喻:现代语境中可比喻对某人进行严厉质问或追究责任,但此用法较少见。
  3. 历史文献例证
    该词在《明史》《清史稿》等史书中多次出现,例如:“帝为逮问削职”“副将军石云倬坐不遮击,逮问”,说明其常用于记载官员问责或军事处罚。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相关词汇包括“逮捕”“审问”“问罪”等,但“逮问”更强调逮捕与审问的连贯性,具有法律程序色彩。

总结来看,“逮问”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司法术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案例,可参考《明史》《清史稿》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空扳跻冰盆避灶长星嗔咽吃官事纯质辍翰打定主意大礮灯谜灯烛辉煌点治隄障夺取遌颜飞谤风戒奋襼拂晓宫省固山暠暠衡石量书花海胡做酱瓣草剪乱金色世界句驳嘹嘈柳眼螺丝母买空仓迈异髦儁美荫麪菓子铭辞情田琴瑟不调燃放染夏荣荣森森蹜蹜少住深彻圣营石漆疏遬私阿眺望停职蹄书投缘维梢委滞五刃泻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