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筚路藍縷的意思、筚路藍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筚路藍縷的解釋

[endure great hardships in pioneer work] 筚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着柴車,穿着破衣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辛

筚路藍縷,以啟山林。——《左傳》

詳細解釋

《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孔穎達 疏:“以荊竹織門謂之篳門,則篳路亦以荊竹編車,故謂篳路為柴車。《方言》雲:‘ 楚 謂凡人家貧衣破丑敝為藍縷。’藍縷,謂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車,穿着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後因以“篳路藍縷”形容創業艱辛。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六:“故必有大刀闊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藍縷之功。” 夏衍 《别桂林--<愁城記>代序》:“更有着三年來筚路藍縷,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礎的一個文化的堡壘。”亦作“ 篳簬籃縷 ”。 宋 劉克莊 《饒州新城記》:“昔之人有篳簬籃縷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強國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筚路藍縷”的漢語詞典釋義

“筚路藍縷”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創業的艱辛與不易。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釋義

    • 筚路:指用荊條、樹枝等簡陋材料編成的柴車(“筚”即荊條、竹子;“路”通“辂”,指車)。
    • 藍縷:指破舊、打滿補丁的衣服(“藍”通“褴”,意為敝衣;“縷”指衣衫殘破)。

      字面合指“駕着柴車,穿着破衣”,凸顯條件艱苦。

  2. 出處與典故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筚路藍縷,以啟山林。”

    原句描述楚國先君駕柴車、穿敝衣,帶領民衆開辟疆土,後引申為艱苦創業的代稱。

  3. 現代引申義

    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強調:

    • 開拓精神:形容在資源匮乏、環境艱難中奮發進取。
    • 奮鬥過程:側重事業初創時的辛勞與堅韌,含褒義色彩(如:“科學家筚路藍縷,攻克技術難關”)。
  4. 權威詞典佐證

    •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駕柴車,穿破衣,以開山辟路。形容創業艱辛”。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比喻義為“形容創業的艱苦”。
  5.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國家建設、科研攻關、企業初創等需長期奮鬥的領域,如:

    “老一輩創業者筚路藍縷,奠定了今日的工業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

  1. 《左傳·宣公十二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筚路藍縷”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創業初期的艱難與不易。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分解
    • 筚路:用荊竹、樹枝等編織的簡陋車輛,象征創業初期的艱難工具。
    • 藍縷:破舊衣物(“藍”通“褴”),體現物質條件的匮乏。
  2. 核心内涵
    成語通過“車”與“衣”的意象,強調艱苦奮鬥的曆程,常用于描述國家、企業或個人從無到有的開拓過程。

三、出處與典故


四、近義與反義


五、用法示例

  1. 句子示例:
    • “幾代人筚路藍縷,終于将荒漠變為綠洲。”
    • “科學家們筚路藍縷,為技術突破奠定基礎。”
  2. 適用範圍:
    多用于書面語,強調創業、科研、文化傳承等領域的艱辛曆程。

這一成語凝聚了中華民族對奮鬥精神的贊美,既是曆史的寫照,也對現代人具有激勵意義。如需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左傳》或《史記》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礙斷冰堆餔糟啜漓蠶啖餐霞漱瀣草底察事撤兵秤杆逞勢出于意外黨伍赕稅的博滌暢鞮譯象寄督軍芳蘭藩翼憤勇覆卵改政移風官鹽鼓動貴人多忘事亥有二首六身賀蘭山晖聲嘉訊徑路峻命考點鐐靠靈丹靈潤臨末眊眊稍稍面子情兒謬工難解甯和蟠亘撲簌簌黔桂鐵路遷滅葺理瓊靡全算取事柔遠鎮迩申禀深解十二萬分螫蠍素床同考試官畏天憫人渥摯限阈謝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