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啓奏的意思、啓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啓奏的解釋

向帝王進言、上書。《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 須達 陳情而啟奏:‘臣仕玉階年月久,頃(傾)肝露膽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虛謬。’”《新唐書·崔群傳》:“ 羣 凡啟奏,平恕如此。”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上曰:‘何不啟奏?’對曰:‘七品官在籍身故,無啟奏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啓奏”(qǐ zòu)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官場語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臣子向帝王進言、上書或報告事務,強調對上級的恭敬态度。該詞由“啟”(陳述、禀告)和“奏”(上書、呈報)組成,突顯古代等級制度中的溝通形式。

詳細解釋

  1. 曆史背景
    源自古代官員制度,常見于奏章、朝會等正式場合。例如《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記載“須達陳情而啟奏”,《新唐書·崔群傳》中也有“群凡啟奏,平恕如此”的用法。

  2. 使用場景

    • 官員向皇帝彙報政務、請示決策(如“啟奏萬歲,阿桂将軍得勝回朝”)。
    • 涉及宮廷事務的上報(如《紅樓夢》中“啟奏上皇太後”允許親屬入宮探視)。
  3. 延伸意義
    現代可用于比喻向上級或權威人士鄭重彙報,但多為曆史、文學語境。

例句參考

“啓奏”是古代官僚體系的核心溝通方式,體現嚴格的等級制度。如今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莊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啓奏的意思

啓奏(qǐ zòu)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向上級或有權者報告、禀告、請示。在古代官場或宮廷中,下級向上級提交報告或請示時使用的一種表達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啓(qǐ)是由音部的啟和辶(辵)部首組成,辶(辵)表示行走、行動,啟表示啟發、開啟。筆畫數為7。

奏(zòu)是由女部的女和卓部首組成,女表示女性,卓表示高大、突出。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啓奏一詞是古代漢字的組合,最早可追溯到《楚辭》。在繁體字中,「啓」的寫法保留了許多古時的字形特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啓奏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的「啓」字沒有現代的「口」部分,而是由一個表示口的長方形與表示句子開頭的「一」組成。古時的「奏」字沒有「卓」部分,而是由一個表示手的「又」與表示聲音的「口」組成。

例句

1. 他每天早上都會向領導啓奏工作進展。

2. 她擔任皇宮秘書長,負責将下級官員的各種啓奏上報給皇後。

組詞

啓事、啓示、啓動、啓程

近義詞

報道、報告、禀告

反義詞

詢問、請示、請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