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思慮。 唐 溫庭筠 《早秋山居》詩:“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嚴複 《救亡決論》:“今夫生人之計慮智識,其開也,必由粗以入精,由顯以至奧,層累階級,腳踏實地,而後能機慮通達,審辨是非。”
“機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機慮”指周密思考與靈活應對的能力,強調在複雜情境中既能深思熟慮,又能迅速做出決策。該詞由“機”(機智、靈活)和“慮”(思考、謀劃)組合而成。
唐代詩詞:
溫庭筠《早秋山居》中“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通過“機慮靜”表達心境澄明、思慮消散的意境。
皎然《讀張曲江集》中“再使機慮清”,則形容閱讀後思維清晰的狀态。
近代文獻:
嚴複在《救亡決論》中用“機慮通達”強調理性思考需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明辨是非的境界。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機慮”,更多見于古典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周密考量”“靈活應對”等短語。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及成語解析()的原始資料。
《機慮》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謹慎考慮、周密計謀的意思。它強調在處理問題或制定計劃時要慎重思考、謹慎決策。
《機慮》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部首“機”表示事物的機動、變動、靈活等含義;部首“虍”表示老虎。這兩個部首組成《機慮》,意為謹慎考慮。
根據部首的筆畫數,它們分别是:"機"部首有2個筆畫,"虍"部首有6個筆畫。
《機慮》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小旻》中的一句話:“伐木丁丁,以伐機心。”在這句話中,“機心”即指的是周密的考慮、思慮。
《機慮》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機慮」
古時候,《機慮》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等古代字典中,可以看到“虍”字采用了古字形“虍”與“又”的結合。而“機”字的寫法則較為接近現代的形态。
1. 他做事一向謹慎小心,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充滿了機慮。
2. 在制定重要政策之前,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進行充分的機慮。
1. 機智:指反應敏捷,思維靈活,反應聰明敏銳的特點。
2. 慮及:指深思熟慮,周密考慮到。
1. 考慮:指思考、思慮、思索。
2. 細慮:指仔細的思考,謹慎的考慮。
1. 輕率:指行事不慎重,考慮不周到。
2. 草率:指匆忙行事,沒有周密考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