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代耕的意思、代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代耕的解釋

(1) [daiceng]

(2) [substitute]∶指以農耕之外的職業為生,如以舌代耕等

(3) [help to cultivate;cultivate land for sb.]

(4) 農業合作化之前,替缺乏勞力的農戶耕種

(5) 拖拉機站用機器代别人耕作

詳細解釋

(1).舊時官吏不耕而食,因稱為官食祿為代耕。語本《禮記·王制》“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論》:“先王之制祿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故食祿之家,不與下民争利,所以厲其公義,塞其私心。” 晉 陶潛 《雜詩》之八:“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三年》:“朝廷官人以爵,使祿足代耕。”

(2).指以某種職業或手段謀生,以代農耕所入。 晉 潘嶽 《閑居賦序》:“於是覽止足之分,庶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旭亭家書》:“餘今年秋收頗佳,所植菽稷,頗足釀酒,筆墨足以代耕,儘有餘享。”

(3).解放前,各革命根據地政府對缺乏勞動力的烈屬、軍屬和幹屬實施的一種優待。由政府派工或包給群衆代耕其土地。解放後繼續實行,直到合作化時期。 傅秋濤 《湘鄂贛的紅色政權》:“在動員新兵的時候……由群衆選出志願入伍的新兵,并解決他們家屬的代耕問題,使他們安心在前方作戰。”

(4).農業機械站用拖拉機代農民耕種,收取規定的費用。《人民日報》1965.8.31:“在同一個地區的農業機械站,在同樣的條件下為生産隊代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代耕”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官吏俸祿的代稱(古代)
    源自《禮記·王制》,指古代官吏不親自耕作,而是通過俸祿維持生計,即“祿足以代其耕”。如晉代陶潛在《雜詩》中提到“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體現這一概念。

  2. 以其他職業替代農耕謀生
    指通過非農業職業(如教育、寫作等)獲取收入。例如,清代昭槤在《嘯亭雜錄》中描述“筆墨足以代耕”,即以文為生。類似表達還有“以舌代耕”,多指教書或講學。

  3. 替農戶耕種(農業合作化前)
    在20世紀農業合作化之前,指為缺乏勞動力的家庭代種土地。這種形式常見于革命根據地時期,政府組織群衆為烈屬、軍屬代耕,如傅秋濤提到的“解決家屬代耕問題”。

  4. 機械化代耕(現代)
    農業機械站用拖拉機等設備為農民提供有償耕種服務,如《人民日報》1965年報道的“用機器代别人耕作”。


演變與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禮記》《漢紀》等古籍,或查閱20世紀農業政策相關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代耕

《代耕》是一個詞語,主要指由他人代為耕種土地或代為從事農事勞作。下面來具體介紹關于這個詞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代耕》的拆分部首是「⺹部」,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0」。其中,「⺹」是「⺼」的簡化形式,表示肉類。而「冖」是「fo頁」的簡化形式,表示遮蓋或覆蓋,由此組成了「代」這個字。而「耕」字的部首是「⺾部」,由「耒」和「宀」組成,分别表示耕 farming 和宀 house,表示在房子裡耕作。所以,整個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這樣理解。

來源和繁體

《代耕》這個詞語來源于漢字,其中「代」是一個漢字,意為代替,由來已久;「耕」字在古代漢字中也廣泛使用,意為耕種土地。在繁體漢字中,「代耕」可以寫作「代耕」,具體形态變化不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代耕」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古人一般采用類似的字形和結構,以便更好地表達詞義。這也是傳承千年的漢字的魅力之處。

例句

1. 他因病無法耕地,隻能請人代耕。

2. 農民在忙碌的耕作季節,常常需要雇傭他人進行代耕。

組詞

與「代耕」相關的組詞有:代種、代收、代理等。

近義詞

與「代耕」意思相近的詞有:替耕、雇傭耕種。

反義詞

與「代耕」意思相反的詞有:自耕、親力親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