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王城之内。《周禮·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國中。” 孫诒讓 正義:“凡經言‘國中’,并謂王城之中。” 清 姚鼐 《郡縣考》:“ 周 之制,王所居曰國中。” 清 段玉裁 《再與顧千裡書論學制備忘之記》:“《周禮》之制,王城方九裡,謂之國;城中謂之國中……經文未有謂城外為國中者。”
(2).國内。《史記·吳王濞列傳》:“﹝ 吳王 ﹞下令國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豪友》:“ 長安 富民 王元寳 、 楊崇義 、 郭萬金 等,國中巨豪也。” 清 方苞 《讀齊風》:“ 齊 自 襄公 鳥獸行,下令國中:長女不得嫁,為家主祠,名曰巫兒。”
“國中”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需結合使用場景理解:
一、現代常用含義(台灣地區教育體系)
指台灣地區的“國民中學”,即大陸所稱的初中(初級中學),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
二、古代/曆史文獻含義
注意事項
大陸地區一般不使用“國中”指代初中,若涉及教育階段需注意語境區分,避免與台灣地區術語混淆。
《國中》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國家或者國内的中心地帶。它包含了兩個字,分别是“國”和“中”。
在《國中》這個詞中,部首是“囗”,表示“圍;園;團體”。其中,“國”的部首是“囗”,“中”的部首是“丨”。整個詞語一共有9畫。
《國中》這個詞的來源和含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使用。在古代,人們使用象形文字來表達含義。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在繁體字中,可以将《國中》寫成「國中」。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國中》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是「囯中」,其中,“囯”是古代的寫法。
1. 這個城市是我們國家的國中,非常繁華。
2. 在這個公司裡,他是國中的核心人物。
3. 這部電影展現了國中的文化和風景。
組詞:國内、國家、中心、中央。
近義詞:國内、國土。
反義詞:國外、外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