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飢不暇食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雖有餱糧,飢不遑食。”
“饑不遑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信息
2. 字面與深層含義
3. 出處與用法
4. 近義詞與擴展
5. 例句參考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日常交流中可結合具體情境靈活使用。
《饑不遑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饑餓得連吃飯也顧不上。
《饑不遑食》這個成語由4個字組成,分别是“饑”、“不”、“遑”、“食”。其中,“饑”字的部首是“饣”,筆畫數為7;“不”字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4;“遑”字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10;“食”字的部首是“食”,筆畫數為9。
《饑不遑食》最早來源于《禮記·曲禮上》,其中寫到:“饑而遑食,勞而無當。”形容在饑餓的情況下,無法正常進食。
《饑不遑食》的繁體字為「饑不遑食」。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饑」字也有一種類似于現代繁體字的寫法,由「巠」和「月」組成;「食」字像現代的繁體字「餔」,由「飠」加上一個「甫」字。古時候的寫法為「巠月不遑飠甫」。
1. 學習又忙又累,她饑不遑食地一邊閱讀一邊吃飯。
2. 昨晚加班太晚了,小明今天饑不遑食地吃了兩碗飯。
饑馑、不饑不寒、遑急無繼、食不果腹、饑寒交迫
饑腸辘辘、餓不擇食、餓虎撲食
飽以自任、食不思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