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澒湧 ”。
亦作“ 澒湧 ”。水勢廣闊洶湧。 漢 應瑒 《靈河賦》:“汾澒湧而騰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唐 白居易 《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澒湧同波浪,錚摐過管絃。”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澒湧。”
“澒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òng yǒ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澒湧”兼具自然描寫與抽象比喻的雙重功能,既可用于具象的水勢描述,也可延伸至社會或情感的動态表達,常見于古典文學及現代書面語中。
澒湧(hòng yǒng)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繪水流湍急、洪水洶湧的形态。是一個富有生動形象的漢字詞語。
澒的偏旁部首是氵,其餘的部首是谷。澒字共10畫。
湧的偏旁部首是氵,其餘的部首是重。湧字共8畫。
澒湧一詞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用來形容水流奔騰之勢。後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成為形容水流激蕩的常用詞彙。
澒湧的繁體寫法為「澒湩」,其中「澒」由「氵谷」組成,「湩」由「氵重」組成。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澒」的上面并沒有省略的橫折,形狀較為複雜,與現代簡化字略有不同。古代寫法如下:
澒 厶 谷 三 中 戈 弓 丨 乛
1. 洪水之中,江水澒湧,咆哮着沖破堤壩。
2. 洶湧的大海上,波濤澒湧,猶如巨獸般咆哮。
澒湃、澒洋、澒渡、澒然、澒然大波等。
翻騰、激蕩、奔騰、洶湧等。
平靜、甯靜、沉寂、停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