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邸的意思、國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邸的解釋

漢 諸侯王為朝觐而在京城設立的住所。《漢書·毌将隆傳》:“古者選諸侯入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 定陶王 使在國邸,以填萬方。”《漢書·元後傳》:“其後天子疾益有瘳, 共王 因留國邸,旦夕侍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邸是古代中國對諸侯王在京城的官邸的專稱,特指供諸侯王入朝觐見時居住的官方館舍。其核心含義與功能如下:

一、核心定義與性質

  1. 官方接待機構

    國邸是中央政府為來京朝觐的諸侯王、藩國首領或重要使臣設立的官方居所,兼具住宿與政務功能。其性質類似漢代的“郡邸”,但規格更高,專供王侯一級貴族使用。

    來源:《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典客,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胪,屬官有郡邸長丞”,其“郡邸”即管理諸侯在京官舍的機構

  2. 政治象征意義

    國邸作為中央與地方權力聯結的物理空間,體現了“天子—諸侯”的宗法關系。諸侯王在此暫居并參與朝儀,象征對中央政權的臣服與禮制認同。

二、曆史功能與演變

  1. 朝觐禮儀場所

    諸侯王抵達國邸後,需依禮制等待皇帝召見,并在此完成觐見前的齋戒、更衣等儀式。如《史記·孝文本紀》記載諸侯王“至邸而議之”,反映國邸在重大國事商議中的作用。

  2. 信息中轉樞紐

    國邸設有屬官(如“邸吏”),負責傳遞地方文書、溝通朝野信息,兼具情報彙集職能。唐代後部分功能被進奏院取代,但高等級藩國仍保留類似機構。

三、典籍出處與權威佐證


參考資料來源:

  1.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鄭玄注《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國邸”屬古漢語專有名詞,現代詞典釋義有限,故引用原始典籍及權威注疏以證其義。

網絡擴展解釋

"國邸"是漢代諸侯王在京城設立的住所,主要用于朝觐天子時居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國邸(guó dǐ)是漢代諸侯王為履行朝觐禮儀而在都城長安(今西安)設立的固定居所。其功能類似諸侯在京城的行館,既體現中央集權制度下諸侯對天子的臣服,也便于處理政務往來。

曆史背景與用途

  1. 朝觐功能:漢代諸侯需定期進京朝見皇帝,國邸作為臨時住所,兼具禮儀性和政治性。
  2. 文獻例證:《漢書·毌将隆傳》記載,定陶王曾被要求居留國邸以“填萬方”,《元後傳》提到共王因侍疾天子而留駐國邸。
  3. 建築性質:屬于官邸範疇,與普通旅舍(如“旅邸”)不同,專供王室成員使用。

字義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漢代典章制度中的具體作用,可參考《漢書》相關篇章或漢代禮制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半瓶醋長川黜昏啟聖純行戳背脊廚養臣大衫大鴈鄧友梅地望端的掇賺凡蔽放大器伐取浮蒸官燈卦象貴耳過腔橫侈皇介虎虎有生氣回鍋馄屯谏詞解珥诘驗竭忠盡智絶命辭劇裝科坎德摳衣蠻纏廟樂磨鑢南河蓬梗平鋪起窠耆儒碩望取譬日短至扇車滳滳收兌縮酌談情說愛桃李争妍挺脫兔走鹘落文闱浯溪無徵不信仙妃相安無事祥編現象先赀櫹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