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牽引回複正道。《易·小畜》:“九二,牽復,吉。” 孔穎達 疏:“牽謂牽連,復謂反復。”《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歎,而慎《周易》牽復之義。” 呂延濟 注:“言相引復歸順道以為善也。”
(2).謂複官;複原。 唐 杜牧 《張直方貶恩州司戶制》:“俟其抆拭舊痕,湔洗前過,必欲牽復,用存始終。” 宋 邵雍 《安樂窩中吟》之十一:“雖然春老難牽復,卻有夏初能就移。”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嘗觀 唐 時詔令,凡即位改元之詔,其先朝貶竄諸臣即與量移。量移後方纔牽復,牽復後方始收叙。”
“牽複”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綜合分析:
牽引回複正道
源自《周易·小畜》卦辭“九二,牽複,吉”,意為通過相互牽連或引導回歸正道,強調在困境中保持中正不偏。程頤解讀為“同志相牽連而複”,即志同道合者互相扶持以恢複正途。
複官;複原
指官員被貶谪後重新恢複官職或地位。如唐代杜牧《張直方貶恩州司戶制》中提到“必欲牽復,用存始終”,宋代邵雍詩中亦用此意。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因關系複雜難以處理”,但此用法未被多數權威古籍或文獻支持,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衍生義,需謹慎使用。
建議進一步查閱《周易》原文(如《小畜》卦)及《伊川易傳》等注疏,以深入理解其哲學内涵。
牽複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牽引并移動”或“帶領并恢複”。其拆分部首為牛和複,共有7個筆畫。牛是表示牽引的意思,複則表示回複、恢複的意思。
牽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牽複的寫法為牽和復。復是複的繁體形式,與現代簡化字的複相同。
在古時候,牽複的寫法為「牽」和「復」。在這種寫法中,「牽」表示牽引、帶領的意思,而「復」則表示回複、恢複的意思。
1. 他牽複着車,沿着小徑向前走去。
2. 這位教練帶領與恢複了無數運動員的狀态。
1. 牽引:表示用力拉動并移動物體。
2. 複原:表示恢複到原始狀态。
3. 牽制:表示通過控制對方的行動而影響其自由活動。
近義詞:帶領、引導
反義詞:放開、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