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崇尚文禮的朝代。《公羊傳·隱公元年》“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漢 何休 注:“嫡子有孫而死,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皇後有諡,起於 東漢 ……然則質家尚單,文家尚複,後世或用複諡。” 清 龔自珍 《春秋決事比答問》:“ 周 ,文家也。”
(2).文章家,作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 桓譚 稱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華而不知實覈,或美衆多而不見要約。”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李溫陵相》:“ 晉江公 居破廟五年,乞歸之疏,幾七十上,每篇有一議論,初不重複,且詞理燦然明白,真是文家老手。”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即其他評騭之士,以至學者文家,雖意主和平,不與世迕,而見此唯物極端,且殺精神生活,則亦悲觀憤嘆。”
"文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一、指崇尚文禮的朝代
源于古代禮法制度中的分類,常與"質家"相對。根據漢代何休對《公羊傳》的注解,文家在繼承制度上主張"尊尊",即優先立嫡孫而非立弟(如周代),而質家主張"親親",優先立弟。這種分類體現了古代禮法對不同朝代政治倫理的總結,如清代龔自珍曾稱"周,文家也"。
二、指文章家或作家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引用桓譚的觀點,指出文家各有創作傾向:"或好浮華而不知實核,或美衆多而不見要約"。明代沈德符評價李廷機(晉江公)的奏疏"詞理燦然,真是文家老手",突顯該詞用于褒揚寫作造詣深厚的文人。
補充說明:在當代語境中,"文家"的第二種含義使用更為廣泛,例如3D動畫《畫江湖之杯莫停》中的"文家"是虛構的武俠家族名稱,屬于藝術創作範疇,與本文詞語解釋無關。
文家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的特點。
文家有兩個主要的含義。首先,它可以指代一個家族或一個家庭,以“文”為家族或家庭的姓氏,代表其身份和血統。其次,文家還可以指代一個家族或家庭的作品,如詩歌、文章、書籍等,代表其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
文家的拆分部首是“文”,它屬于“言字旁”。文字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部首“文”的筆畫數為4,右邊的部分由7畫構成。
文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姓氏文。文姓來源于周朝時,是以邑名“文國”為氏的士族後代,逐漸形成了以文為姓的家族。
文家的繁體字形為「文家」,與簡體字形相同,但書寫時筆畫可能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在古時候,文家的字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具體而言,古代文家有可能使用草書或篆書形式進行書寫,導緻字形有所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筆畫的書寫順序、形狀和結構上。
以下是一些關于文家的例句:
1. 他是文家的後人,承載着家族的榮譽和責任。
2. 這本書是文家傳世的珍貴之作,被譽為經典之一。
與文家相關的組詞有:
1. 文化家
2. 文人家
3. 文學家
文家的近義詞包括:
1. 文門
2. 文士
3. 文族
文家的反義詞是非文家。
總結:文家是一個漢字詞彙,有着家族和文學藝術作品的含義。其部首為“文”,拆分後有11畫,源于姓氏文。繁體字形為「文家」。在古時候,其字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一些例句中展示了文家的用法,同時與文家相關的詞語還有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