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aiceng]
(2) [substitute]∶指以农耕之外的职业为生,如以舌代耕等
(3) [help to cultivate;cultivate land for sb.]
(4) 农业合作化之前,替缺乏劳力的农户耕种
(5) 拖拉机站用机器代别人耕作
(1).旧时官吏不耕而食,因称为官食禄为代耕。语本《礼记·王制》“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论》:“先王之制禄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故食禄之家,不与下民争利,所以厉其公义,塞其私心。” 晋 陶潜 《杂诗》之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朝廷官人以爵,使禄足代耕。”
(2).指以某种职业或手段谋生,以代农耕所入。 晋 潘岳 《闲居赋序》:“於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旭亭家书》:“余今年秋收颇佳,所植菽稷,颇足酿酒,笔墨足以代耕,儘有餘享。”
(3).解放前,各革命根据地政府对缺乏劳动力的烈属、军属和干属实施的一种优待。由政府派工或包给群众代耕其土地。解放后继续实行,直到合作化时期。 傅秋涛 《湘鄂赣的红色政权》:“在动员新兵的时候……由群众选出志愿入伍的新兵,并解决他们家属的代耕问题,使他们安心在前方作战。”
(4).农业机械站用拖拉机代农民耕种,收取规定的费用。《人民日报》1965.8.31:“在同一个地区的农业机械站,在同样的条件下为生产队代耕。”
“代耕”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官吏俸禄的代称(古代)
源自《礼记·王制》,指古代官吏不亲自耕作,而是通过俸禄维持生计,即“禄足以代其耕”。如晋代陶潜在《杂诗》中提到“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体现这一概念。
以其他职业替代农耕谋生
指通过非农业职业(如教育、写作等)获取收入。例如,清代昭槤在《啸亭杂录》中描述“笔墨足以代耕”,即以文为生。类似表达还有“以舌代耕”,多指教书或讲学。
替农户耕种(农业合作化前)
在20世纪农业合作化之前,指为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代种土地。这种形式常见于革命根据地时期,政府组织群众为烈属、军属代耕,如傅秋涛提到的“解决家属代耕问题”。
机械化代耕(现代)
农业机械站用拖拉机等设备为农民提供有偿耕种服务,如《人民日报》1965年报道的“用机器代别人耕作”。
演变与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礼记》《汉纪》等古籍,或查阅20世纪农业政策相关记录。
《代耕》是一个词语,主要指由他人代为耕种土地或代为从事农事劳作。下面来具体介绍关于这个词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代耕》的拆分部首是「⺹部」,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0」。其中,「⺹」是「⺼」的简化形式,表示肉类。而「冖」是「fo頁」的简化形式,表示遮盖或覆盖,由此组成了「代」这个字。而「耕」字的部首是「⺾部」,由「耒」和「宀」组成,分别表示耕 farming 和宀 house,表示在房子里耕作。所以,整个词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可以这样理解。
《代耕》这个词语来源于汉字,其中「代」是一个汉字,意为代替,由来已久;「耕」字在古代汉字中也广泛使用,意为耕种土地。在繁体汉字中,「代耕」可以写作「代耕」,具体形态变化不大。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代耕」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古人一般采用类似的字形和结构,以便更好地表达词义。这也是传承千年的汉字的魅力之处。
1. 他因病无法耕地,只能请人代耕。
2. 农民在忙碌的耕作季节,常常需要雇佣他人进行代耕。
与「代耕」相关的组词有:代种、代收、代理等。
与「代耕」意思相近的词有:替耕、雇佣耕种。
与「代耕」意思相反的词有:自耕、亲力亲为。
傲俗拜托谤讦比丘壁饰鸧鷄常常插销出令寸草不生达惠大教堂大力丸定名笔二牲房契福寿无疆贵手悍亟寒瘦毫厘千里淮甸歡诽检手涧沚进品拘拑客传蝌篆酷肖灵断嫇奵密翳暮烟徬徨偏枉辟若破道千佛山强扭的瓜不甜蔷薇钦邳沁入肺腑起缘审时度势渗匀失格世仆竖貂説夫岁市溯源踏语甜软未果文江学海五麾校督小妹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