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購;搜購。《資治通鑒·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帝将伐 蜀 ,辛卯,詔天下括市戰馬。”《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康定元年》:“乙未, 京畿 、 京東 西 、 淮南 、 陝西路 括市戰馬,敢輒隱者,重置之法。”
“括市”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及相關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指政府或統治者以強制手段征購、搜購物資(尤其是戰馬等戰略資源)的行為。該詞常見于軍事行動前的物資籌備場景。
後唐時期
據《資治通鑒》記載,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為伐蜀,曾“诏天下括市戰馬”,即通過行政命令在全國範圍内征購戰馬。
北宋時期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朝廷在京畿、淮南等地“括市戰馬”,并嚴令隱瞞戰馬者将受重罰,體現了軍事需求下的強制征購制度。
“括市”是古代特定語境下的行政術語,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強制性征購的内涵,現代使用需謹慎以避免歧義。
1. 括市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部首包括手部和十字。手部表示人的手,十字表示市場。括市的意思是人們用手去拾取物品,代表市集或者集市。
2. 括市的部首是用四劃組成的手部和十字,共計八劃。括市的部首手部的筆畫是五畫,部首十字的筆畫是三畫。總體來說,括市的筆畫數是八畫。
3. 括市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進行商品交易的地方通常稱為市集或集市。由于人們在市集中經常用手拿取物品進行交易,所以用手部作為部首,再加上十字表示市場,形成了這個詞語。
4. 在繁體字中,括市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手部和十字組成,隻是書寫的方式稍有不同。
5.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括市的字形相對簡單。手部部首的筆畫通常是由五畫組成,十字部首的筆畫通常是由三畫組成。通過組合手部和十字部首,可以得到括市。
6.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括市這個詞,例如:“我去括市買了一些新鮮蔬菜。”這句話表示我到市集中買了一些新鮮的農産品。
7. 括市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複合詞,例如“括市區”、“括市場”等。括市區指的是市集所在的地區,括市場指的是進行商品交易的地方。
8. 近義詞可以有“市集”、“集市”等。這些詞語都指的是商品交易的地方。
9. 反義詞可以有“官府”、“政府”等。這些詞語指的是行政機關和政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