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體的意思、楚江體的詳細解釋
楚江體的解釋
明 甯王 朱權 所定的樂府十五體之一。 明 朱權 《太和正音譜》卷上:“楚江體,屈抑不伸,攄衷訴志。”亦省作“ 楚江 ”。 姚華 《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傳遠而所著又夥者……厥有黃冠、草堂、楚江、騷人諸體,皆不得志於時者之所為。”參閱 任讷 《散曲概論》。
詞語分解
- 楚的解釋 楚 ǔ 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幹堅勁,可以做杖。亦稱“牡荊”。 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 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
網絡擴展解釋
“楚江體”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根據不同的文獻記載,其解釋略有差異,但核心内容可歸納如下:
1.基本定義
- 樂府體裁分類:主要見于明代甯王朱權的《太和正音譜》,他将樂府分為十五體,其中“楚江體”指代一種以“屈抑不伸,攄衷訴志”為特點的散曲風格,即通過曲詞抒發内心郁結的情感。
- 文學風格: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漢代楚地文風,形容文章氣勢磅礴、豪放激昂,常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情感。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與“楚辭”等概念混淆。
2.核心特點
- 情感表達:強調壓抑情感的抒發,風格沉郁而真摯。
- 創作背景:明代朱權認為這類作品多為“不得志于時者”所作,如文人墨客通過曲詞寄托懷才不遇或憂國之情。
3.相關延伸
- 在詩詞領域,“楚江”常指代楚地江河(如李白詩句“天門中斷楚江開”),但此意與“楚江體”無直接關聯。
4.使用建議
- 若用于文學研究,建議優先參考《太和正音譜》等古籍,以樂府體裁的釋義為主;
- 若涉及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并注意與“楚辭”“楚風”等概念的區分。
如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朱權《太和正音譜》或任讷《散曲概論》等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楚江體
楚江體是一個漢字詞彙,具有以下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楚(部首:木,筆畫:4)+ 江(部首:水,筆畫:3)。
來源:楚江體是由“楚”和“江”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分别代表了兩個概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詞。
繁體:楚江體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楚江體作為一個較新的詞彙,其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特定的形式,因為它是由兩個現代漢字組合而成。
例句:他的書法風格獨特,字體采用了楚江體。
組詞:楚江體沒有明确的相關詞組。
近義詞:楚江體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反義詞:楚江體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