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列的意思、論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列的解釋

(1).一一論述。《荀子·王霸》:“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 宋 王禹偁 《黃州謝上表》:“既不曾上殿求見天顔,又不曾拜章論列時事。”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論列了當代作家,談到各種文章體裁。”

(2).指言官上書檢舉彈劾。《舊唐書·孔戣傳》:“時 吐突承璀 以出軍無功,諫官論列,坐 希光 事出為 淮南 監軍。”《朱子語類》卷一三一:“ 魏公 何故亦嘗論列 李丞相 ?”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一:“庚申之變,寇在國門,猶務為秘密,廷臣偶有論列,則必詰其聞自何處,得自何人。”

(3).議論的範圍。《讀書》1983年第9期:“如果無文,首先就不是文人,有行無行,不在論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論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一一論述
    指對事物或觀點進行詳細、系統的闡述。

    • 出處:《荀子·王霸》提到“論列百官之長”,指宰相需全面評述官員職責。
    • 現代用例:孫犁在《耕堂讀書記》中“論列了當代作家”,即系統分析作家作品。
  2. 檢舉彈劾
    特指古代官員上書揭發或彈劾他人。

    • 曆史背景:《舊唐書》記載谏官通過“論列”檢舉吐突承璀的失職行為。
    • 其他文獻:《朱子語類》提到魏公曾“論列李丞相”,即對權臣提出彈劾。
  3. 議論的範圍
    指讨論所涉及的内容或界限。

    • 示例:《讀書》雜志曾用“不在論列”表示某些行為不在讨論範圍内。

二、用法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及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論列:詞義解釋

《論列》指的是對某一主題或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和歸納整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論列》的部首是“言”(yán),拼音是lùn。它的總筆畫數為六畫。

來源

《論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爾雅·釋诂》:得辨列出。其中,辨指辨析、辨明,列指列舉、羅列。

繁體

《論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論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論列》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字形,但與現代寫法仍保持相似。例如,可以寫作“論列”、“論列”等。

例句

1. 他在論列各種運動的益處時,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實例。
2. 這本書系統地論列了人類曆史上的各個重大事件。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
1. 論述、論證:指對某一觀點或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和證明。
2. 歸納、整理:指對材料、信息等進行概括性的總結和整理。
3. 辨析、辨明:指辨别出事物之間的差異和特點。
4. 羅列、列舉:指将事物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出來或逐一列舉出來。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
1. 論說:指對某一主題或問題進行闡述和說理。
2. 闡述、說明:指對某一觀點或事物進行詳細的解釋和陳述。
3. 枚舉、舉例:指逐一列舉出事物或提供具體實例以支持論點。

反義詞

相關的反義詞有:
1. 摘要、概述:指對某一主題或問題進行簡潔的提煉和概括。
2. 略過、省略:指在論述中對某些内容進行省略或忽略。
3. 誤導、歪曲:指對某一觀點或事實進行錯誤的闡釋或改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