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制定的法則。《三國志·魏志·傅嘏傳》:“述綜王度,敷贊國式。”
“國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國家規定的标準、樣式或法式。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國式”指由國家層面制定并推行的統一規範或法定樣式,強調其權威性和強制性。例如:
“國式标準需在全國範圍内嚴格執行,确保行業規範統一。”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二、詞源與構成
二字組合凸顯“國家級法定範式” 的屬性,常見于政策、技術規範等正式文本。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三、典型用法與示例
技術标準領域
“新頒布的建材國式規範提高了防火等級要求。”
(用于工業、建築等行業的國家标準)
制度與禮儀範疇
“唐代服飾國式融合了胡漢元素,體現盛世氣象。”
(指曆史上國家推行的禮制或文化規範)
(綜合來源:《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四、相關辨析
“國标”(國家标準)側重技術參數,而“國式”更強調整體樣式或制度框架。
“國風”指民族文化風格,無強制性;“國式”具法律效力。
權威參考來源:
“國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國式指國家制定的法則,強調由國家層面确立的規範或标準。這一釋義在多個來源中均有提及,例如《三國志·魏志·傅嘏傳》中記載:“述綜王度,敷贊國式”,體現了古代文獻中對這一概念的運用。
“國式”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國家規範”,與“式”字本身含有的“模式”“标準”義項密切相關。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三國志》相關注釋。
挨罵啽呓被肘辯義擯僇超塵乘墉楮泉觕義耽迷打字機弟婦地區性抖摟精神對空射擊熯熱合體字黃童白叟徻徻回路嬌騃假塟棘句驚急烈菫色糾奏攫齧抗争窾竅老上老屋路奠魯頓慢侮馬牙硝木坡鬧閧片鱗碎甲迫暮晴翠赇托擾化三養上驷賞同罰異山墅少人捎色誓天斷發守政天鷄壺鐵心石腸停壅透水團年退棄涎滑閑袅現象崤函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