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纓的意思、垂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纓的解釋

垂下冠帶。古代臣下朝見君王時的裝束。後常借指出任官職。《管子·小匡》:“ 管仲 詘纓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後。公辭斧三,然後退之。公曰:‘垂纓下衽,寡人将見。’”《後漢書·章帝紀》:“一人犯罪,禁至三屬,莫得垂纓仕宦王朝。”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普天率土,莫匪臣民,亦何必垂纓執笏者為是,而樂飢衡門者可非乎?” 唐 錢起 《夕發箭場岩下作》詩:“懿爾青雲士,垂纓朝鳳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垂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垂纓”字面指垂下冠帶,是古代臣子朝見君王時的正式裝束特征。後逐漸演變為代指出任官職或入仕為官的象征性表達。

二、曆史典故與文獻記載

  1. 禮儀制度
    據《管子·小匡》記載,管仲在面見齊桓公時“詘纓插衽”,後經桓公三次辭讓斧钺之禮,最終以“垂纓下衽”的裝束正式觐見,體現古代君臣禮儀的莊重性。

  2. 仕途關聯
    《後漢書·章帝紀》提到“莫得垂纓仕宦王朝”,明确将“垂纓”與擔任官職相關聯,甚至成為家族三代不得入仕的懲罰标準。

三、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錢起在《夕發箭場岩下作》中寫道:“懿爾青雲士,垂纓朝鳳闕”,以“垂纓”暗喻士人入朝為官的志向。晉代葛洪《抱樸子·嘉遯》則通過對比“垂纓執笏者”與隱士,展現不同人生選擇。

四、綜合含義

該詞兼具服飾特征與身份象征雙重内涵:

可通過漢典()或《管子》《後漢書》等典籍()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纓是一個漢字詞語,字面意思是指動物身上的額發,也可引申為指勇士戴在頭盔上的飾物。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豎和缶,筆畫數目為16。根據曆史記載,垂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 在繁體字中,垂纓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垂纓的表示形式可能存在差異,但基本的含義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垂纓的例句: 1. 勇士戴上頭盔,從頭上的垂纓上可以看出他的威武之氣。 2. 戰争中,垂纓常常成為标志勇士的勇猛和英勇。 一些與垂纓相關的組詞包括:戰袍、铠甲、頭盔等。 關于近義詞,可以使用以下詞彙替代垂纓:頂冠、纓、挂纓等。 反義詞方面,由于垂纓是指動物身上的額發或勇士佩戴的飾物,因此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