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箋記的意思、箋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箋記的解釋

古代文體名。給長官的書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孝景 諱 啟 ,故兩 漢 無稱,至 魏國 箋記,始雲啟聞。”

牋記:古代文體之一。給長官的書啟。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劉勝》:“太僕 杜密 周甫 亦去 北海 相在家,每至郡縣,多所陳説,牋記括(托)屬。”《後漢書·皇甫規傳》:“﹝ 規 ﹞所著賦、銘、碑、讚、禱文、弔、章表、教令、書、檄、牋記,凡二十七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原牋記之為式,既上窺乎表,亦下睨乎書……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響,蓋牋記之分也。” 宋 曾鞏 《與定州韓相公啟》:“始敢脩牋記參候之禮,庶幾将心誠飢渴之勤,載省孤蒙,實為幸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箋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曆史演變及現代用法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與結構


二、曆史語義演變

  1. 注釋性文書(漢魏時期)

    指學者對典籍的簡要注釋或劄記,如《後漢書》載儒生“執經箋記”,即手持經書并附注解筆記。

  2. 公私文書體裁(六朝至明清)

    發展為官方或私人往來的短篇文書,如《文心雕龍·書記》将“箋記”列為獨立文體,稱其“事兼中外,多才藝”,兼具公務與才情表達功能。

  3. 便箋與隨筆(近現代)

    詞義泛化,可指便條、手劄或讀書隨筆,如魯迅書信中提及“偶作箋記”,即零散記錄所思所感。


三、現代用法與權威釋義


四、語義辨析


“箋記”是由古代注釋體演變而成的精煉文書形式,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簡練記錄、學術注釋與文書溝通三重功能,在漢語文化中承載獨特的書寫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箋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與通用場景

  1. 字義構成
    “箋”原指小幅華貴的紙張(如信箋),或注釋文字;“記”意為記錄、記載。組合後,“箋記”廣義上指記錄事物的文字或紙張。

  2. 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記錄重要信息的行為,如學習筆記、工作紀要等,強調對内容的整理與留存。

二、古代文體與文獻中的含義

  1. 曆史背景
    作為古代文體之一,“箋記”特指下級呈遞給長官的書信或公文,屬于正式文書類别。例如漢代劉勝、皇甫規等官員的奏啟即屬此類。

  2. 文學實例
    明代戲曲《錦箋記》及清代《花箋記》均以“箋記”為名,反映了其在文學創作中的應用。歌德曾受《花箋記》啟發創作詩歌,可見其文化影響力。

  3. 文體特點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将箋記歸為“書”類,認為其格式介于“表”與“書”之間,注重文辭清雅。

“箋記”既可泛指記錄性文字(現代用法),亦專指古代官方書信文體。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格式或文學作品案例,可參考《文心雕龍》《後漢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非崩剝标心兵務側傾宸旨尺箋寵存充虛除舊更新刺兵簜節大竈囤戶風華分支分配器覆誦富源感刻革響怪不得顧直寒飂寒葩核彈橫馳黃牛妪焦蒿驕視接茶急方井陉關絶活居樂慨爾窺聽聾竈廬阜鹿皮蒼璧路資馬牀門吊兒面額滅景追風密封名藩抹階摸挲沐食丕闡牽留趨就石椁戍邊睃趁聽天任命外妹瓦楞子五袴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