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漕的意思、通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漕的解釋

謂開通漕運河道。《後漢書·鄧訓傳》:“ 永平 中,理 虖沱 、 石臼河 ,從 都慮 至 羊腸倉 ,欲令通漕。” 李賢 注:“水運曰漕。” 宋 蘇舜欽 《漣水軍新牐記》:“蓋精思者緣古而作,興於近世,通漕最為便,惜乎無所述焉。” 清 張永铨 《河上紀事》詩:“自 元 開此河,通漕在 淮 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漕”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釋義,其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通漕”指開通或疏通漕運河道,即通過水利工程使水路運輸通道暢通,便于糧食、物資的運輸。這一概念源于中國古代以水道運輸糧食(即“漕運”)的需求。

二、曆史用例與引證

  1. 《後漢書·鄧訓傳》記載:“理虖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 此處指治理河道以保障漕運暢通。
  2. 宋代蘇舜欽在《漣水軍新牐記》中提及通漕工程的重要性:“通漕最為便,惜乎無所述焉。” 強調漕運對經濟發展的便利性。
  3. 清代張永铨《河上紀事》詩雲:“自元開此河,通漕在淮泗。” 描述元代開通漕運河道的史實。

三、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通漕”可比喻事物通達無阻的狀态,如交通便利、信息流通順暢等。

四、相關詞彙

“通漕”既指曆史上具體的漕運河道工程,也延伸為廣義的“暢通”之義。其核心與古代經濟命脈——漕運密切相關,體現了水利工程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漕:

通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通和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10。

漕的部首是水,筆畫數為14。

來源:

通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記·秦始皇本紀》。通漕最初是指水運運輸的一種制度,用于漢朝時期的軍事和糧食調運。後來,通漕也被用于指代大規模運輸和調度。

繁體:

通漕的繁體字為「通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通漕的字形有所不同。通的字形在古代書法中更加簡潔,漕的字形也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未變。

例句:

1. 這個港口是海上通漕的重要樞紐。

2. 他努力工作,以确保貨物能順利通漕到達目的地。

組詞:

通漕可以和其他詞語進行組合形成新的詞彙。

例如:通航、漕糧、通道。

近義詞:

通漕的近義詞包括:水運、調運、運輸。

反義詞:

通漕的反義詞包括:堵塞、阻礙、中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