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的意思、地動的詳細解釋
地動的解釋
(1) [quake,earthquake]∶地震
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後漢書·張衡傳》
(2) [earth's rotation and revolution]∶地球的運動
詳細解釋
地震。《屍子》卷下:“海水三歲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動。”《呂氏春秋·音初》:“ 文王 即位八年而地動。”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漯水》:“昔邑人 班丘仲 居水側,賣藥於 寧 百餘年,人以為壽,後地動宅壞, 仲 與裡中數十家皆死。”《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一堵牆,就像地動一般,滑喇的憑空倒了下來。”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動的解釋 動 (動) ò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态,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動(.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網絡擴展解釋
“地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
地震
指地殼快速釋放能量引起的振動現象,即現代科學中的“地震”。例如《後漢書·張衡傳》記載:“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此處“地動”即指地震。
-
地球運動
在部分語境中,可泛指地球的自轉、公轉等整體運動。
二、科學解釋
地動的主要成因是地殼闆塊運動。地球内部岩漿活動、闆塊碰撞或拉拽會導緻地表震動,表現為地震、山脈形成等現象。全球地震帶包括環太平洋帶、歐亞帶等,中國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等區域。
三、文學與成語用法
作為成語,“地動”常比喻力量巨大或影響深遠的事物,例如:
- “天搖地動”:形容聲勢浩大或劇烈變化;
- “地動山搖”:強調震動強烈、波及範圍廣。
四、古籍記載
古代文獻中,“地動”一詞早有使用:
- 《屍子》:“海水三歲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動”;
- 《呂氏春秋》:“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
“地動”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 自然現象:地震或地球運動(科學角度);
- 文學修辭:形容劇烈變化或重大事件(比喻用法);
- 曆史記錄:古代對地震的稱謂(文獻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震分布或地質學原理,可參考百科類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動(dì dòng)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地面發生運動或震動的現象。它的拆分部首是⼟(tǔ)和⾬(yóu),其中⼟表⽰土地,⾬表⽰動作。它有5個筆畫,按照書寫規則,先寫⼟的左邊和上邊的橫,再寫⼟的右邊的豎,最後寫⾬。《說文解字》是地動這個詞的來源,它的繁體寫法是地動。古時候,地動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書寫方式稍有不同。以下是一個例句:“昨晚發生了一次地動,大家都感覺到房屋搖晃了。”與地動相關的組詞有地震、地殼、地質等。近義詞有地震、地震活動,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