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賢民的意思、賢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賢民的解釋

良民。《孔子家語·王言解》:“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屬以理之,然後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賢民(xián mín)是漢語中的合成詞,由“賢”與“民”二字構成,指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百姓或民衆。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與典籍用例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核心含義

    “賢民”指具備德行、明事理且遵守禮法的平民。《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賢良之民,有德行的百姓”,強調其道德屬性與社會模範性。

    :《荀子·王制》載:“賢民不待次而舉”,指賢民應被優先選拔任用。

  2. 單字解析

    • 賢(xián):

      本義為“多才”,引申為“德行出衆”。《說文解字》釋:“賢,多才也,從貝臤聲”,後演變為對品德與才能的統稱。

    • 民(mín):

      指平民階層。《說文解字》:“民,衆萌也”,即未受教育的民衆,後泛指百姓。


二、典籍用例與曆史語境

  1. 儒家經典中的“賢民”

    《孟子·滕文公上》提出:“賢民可教以禮義”,主張通過教化使民衆向賢。此處“賢民”兼具道德可塑性與社會穩定性功能。

  2. 法家文獻的補充

    《韓非子·忠孝》言:“上法而不上賢”,雖批判儒家尚賢思想,但承認“賢民”對法治的輔助作用,即守法之民即賢民。


三、近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賢民”一詞使用頻率降低,但常見于曆史研究或仿古語境。其内涵可對應“模範公民”“德治群體”等概念,強調道德自律與社會責任。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http://www.hydcd.com
  2.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3. 《孟子譯注》(楊伯峻注,中華書局)
  4. 《韓非子集解》(王先慎注,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賢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延伸解析

參考資料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孔子家語》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來源、8)。

别人正在浏覽...

案兵爆栗子彬比勢抗撥鋪不取采艾慘傷測究纏滞逞性妄為沖繁疲難椿菌賜書打脫冒登損點脣洞天聖酒将軍貳憲方面放心解體紛飛焚巫觀想滾白水弘規黃金珰灰僇建類賤年介子推戟戈禁營寬打周折伶人錄音機陸軸萌象冥津默認木禺馬葩華巧思求職戎馬倥偬三流掃殄射蛟神經失常石窦失落適主水盆素浐索知鹔鸘堂皇富麗貪構拖宕尉藉小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