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民的意思、賢民的詳細解釋
賢民的解釋
良民。《孔子家語·王言解》:“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屬以理之,然後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
詞語分解
- 賢的解釋 賢 (賢)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賢明。賢德。賢能。賢良。賢惠。賢淑。賢哲。賢人。聖賢。禮賢下士。 敬辭,多指行輩較低的:賢弟。賢侄。賢契(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 筆畫數:; 部首:貝; 筆
- 民的解釋 民 í 以勞動群衆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内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并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勞動大衆的,非官方
網絡擴展解釋
“賢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有德行、才能的良民,強調人民中的優秀群體。該詞由“賢”(有德才)和“民”(人民)組成,體現對民衆品德與能力的肯定。
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孔子家語·王言解》,原文為:“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屬以理之,然後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此處“賢民”與“暴民”形成對比,突顯社會治理中區分良莠的重要性。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的公民,或作為人名(如“金賢民”),寄托對德才兼備的期望。
延伸解析
- 近義詞:良民、德民。
- 反義詞:暴民、刁民。
- 文化内涵:體現儒家思想中對“德治”的推崇,強調統治者應通過制度保障賢能之人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孔子家語》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來源、8)。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賢民的意思
《賢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賢明而品德高尚的人民。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賢民》的部首是貝(貝貝字形的基本部首),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賢民》源自《論語·述而》:“夫諸葛亮者,其賢人也,出於隱居而用心也。”後來衍生為用來稱贊尊貴、德才兼備的人民。
繁體
《賢民》的繁體字為「賢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賢民」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相同。例如,曾有過「賢民」和「賢民」的寫法。
例句
1. 他為人正直,為民着想,真是一位真正的賢民。
2. 那個國家的賢民們齊心協力,為國家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組詞
賢明、賢良、賢才、賢能、賢達、賢士、賢妻子、賢弟弟等。
近義詞
智者、賢者、賢人、聖人等。
反義詞
愚昧、惡人、奸邪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