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rsepower] 功率單位,1馬力等于每秒鐘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1).馬的力量。《荀子·哀公》:“歷險緻遠,馬力盡矣。” 宋 梅堯臣 《疲馬》詩:“當須量馬力,始得君馬全。”《孽海花》第三三回:“﹝ 林義成 ﹞拉了一匹馬,依着 徐驤 去的路,加緊了馬力追上去。”
(2).能力,能量。 朱劍 《青石堡·穩坐船頭》:“﹝他﹞也承認, 青石堡 裡有壞人;沒有人穿針引線, 耿嘉全 是沒有這麼大‘馬力’的。”
(3).方言。迅速。 老舍 《駱駝祥子》六:“我現在用着的人太懶,他老是不管擦車,雖然跑得也怪馬力的。”一本作“ 麻利 ”。
(4).功率單位。1馬力等于每秒鐘把75千克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巴金 《家》二八:“一隻汽艇正開足了馬力從後面追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力漢語 快速查詢。
馬力是物理學中用于衡量功率的計量單位,指單位時間内做功的能力。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方面:
1馬力(hp)定義為在1秒内完成75千克力·米的功(即735.5瓦特)。該标準源自19世紀工程師詹姆斯·瓦特對馬匹拉力的測算,後成為國際通用功率單位之一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技術規範》(JJF 1059-2012),1公制馬力 = 735.49875瓦特,與國際單位制(SI)的瓦特形成固定換算關系 。
“馬”指代牲畜馬匹,“力”表示物理作用能力,組合後特指以馬匹勞作效率為基準的功率量化單位。該詞最早見于20世紀初期的工程文獻,用于描述蒸汽機輸出效能 。
在工業革命時期,“馬力”成為機械替代畜力的象征性指标,反映人類對自然能量的标準化認知(參見《漢語科技詞源》,商務印書館,2010)。
内燃機、電動機等設備的功率常用馬力标注,例如汽車發動機參數中的“最大馬力”直接體現動力性能 。
我國《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17)要求車輛銘牌需同時标注千瓦(kW)和馬力(hp)雙單位 。
參考資料來源
關于“馬力”的詳細解釋如下:
馬力(horsepower)是工程技術中用于衡量功率的常用單位,由英國工程師詹姆斯·瓦特于18世紀提出。最初用于比較蒸汽機與馬匹的工作效率:1英制馬力(hp)定義為每分鐘将33000磅重物提升1英尺所做的功,即550英尺·磅力/秒。公制馬力(ps)則定義為每秒将75公斤物體提升1米所做的功。
在汽車工程中,馬力反映發動機的功率輸出能力,與扭矩、轉速共同決定車輛動力性能: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車型的馬力參數,可查看車輛銘牌或說明書标注的功率數值(單位kW或PS)。
闇眇拜訪爆發力别有心腸不女側商調差論讒谮齒垢出結粗石答剌孫滌滌帝庭帝圖鬥店耳屋發放訪理飛路風嬌乖越管城嬀汭寒婦橫大鶴瘗建定降精交受旌旐金鷄石極性卷葉蛾枯鳣令令令章狸首氯化鈉甿歌鳴高民族形式蟠薄疲悴潛孚青君取亂存亡榮顯濡翰如晤撒花色拒說知疏奏通運徒役皖山下坂走丸先知君哮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