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袛裯的意思、袛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袛裯的解釋

貼身的短衣,即襜褕。《後漢書·羊續傳》:“其資藏唯有布衾、敝祗裯,鹽、麥數斛而已。” 清 黃景仁 《黃山尋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雲作》詩:“從子故鄉來,短衣縛祗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袛裯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古代服飾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貼身穿着的單衣或短衣。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讀音為"dī dāo",屬疊韻聯綿詞,常見于漢魏六朝文獻,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形制特征

《後漢書·羊續傳》提到"賜袛裯一襲",李賢注稱其為"襌衣",即無襯裡的單層衣物。王力《古代漢語常用詞辭典》指出其形制短小,與長袍類外衣形成對比,多作日常起居穿着。

二、文化内涵

該詞在《說文解字》中從衣部構形,"袛"含恭敬之意,"裯"取短小特征,組合後暗含"簡樸莊重"的服飾禮儀觀念。漢代鄭玄注《禮記》時,将袛裯與祭祀服飾作對比,強調其非正式場合屬性。

三、語義演變

唐宋之後逐漸被"中單""汗衫"等詞取代,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考證其音義關聯時,認為部分方言區仍保留"短衣"的引申用法。現代《辭源》标注其為曆史詞,主要見于古籍注解與古代服飾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袛裯”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通常指代單薄的短衣或貼身衣物。根據字形和古文獻推斷:

  1. 詞義解析

    • “袛”原指單衣(如《說文解字》釋為“袛,袛裯,短衣也”),強調輕薄、貼身的特性。
    • “裯”可指單被或短衣,如《詩經·召南·小星》中“抱衾與裯”的“裯”即指被單,後也引申為短衣。
  2. 組合含義
    二字連用“袛裯”多指粗布短衣,常見于描述古代平民或勞作時的簡樸衣着,例如《後漢書》中“布衣袛裯”形容衣着樸素。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古籍或古詩詞時偶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更精準的文獻出處,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提供具體例句以便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卑斯山脈阿耶不殆成羣結夥尺鷃崇崒瘁志大早計吊兒郎當罰願閥閲肺石黼繡感悰宮法固定邯鄲虱涵義轟震化景慧解活寡見覩謇切漸稀饑倦金人緘口肌色九月激哇涓流罝維開幕詞考質勞動改造臨行妙妓命草牧刍木索南箕寝兵清放桑白皮三塗式好視阈水怒豎儒唐臨晉帖桃李春風特意铤鑰橐駞畏惕聞噎廢食霧裳五祖七真銷骨躧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