袛裯的意思、袛裯的詳細解釋
袛裯的解釋
貼身的短衣,即襜褕。《後漢書·羊續傳》:“其資藏唯有布衾、敝祗裯,鹽、麥數斛而已。” 清 黃景仁 《黃山尋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雲作》詩:“從子故鄉來,短衣縛祗裯。”
詞語分解
- 袛的解釋 袛 ī 〔袛裯( 乷 )〕短衣。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裯的解釋 裯 ó 被單,一說為床帳:“抱衾與裯”。 裯 ā 短衣。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袛裯”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通常指代單薄的短衣或貼身衣物。根據字形和古文獻推斷:
-
詞義解析
- “袛”原指單衣(如《說文解字》釋為“袛,袛裯,短衣也”),強調輕薄、貼身的特性。
- “裯”可指單被或短衣,如《詩經·召南·小星》中“抱衾與裯”的“裯”即指被單,後也引申為短衣。
-
組合含義
二字連用“袛裯”多指粗布短衣,常見于描述古代平民或勞作時的簡樸衣着,例如《後漢書》中“布衣袛裯”形容衣着樸素。
-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古籍或古詩詞時偶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更精準的文獻出處,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提供具體例句以便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袛裯(dāi dāo)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袛子或者軍旗。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首先是“衣”部,表示與衣物相關的意思;其次是“刀”部,表示與刀相關的意思。袛裯的總筆畫數為12。它是一個繁體字,現代簡體字為“袋帱”。
袛裯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第四十六回中。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簡化字,筆畫繁多。袛裯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袛裯這個詞:
1. 宋代文人喜歡用袛裯來描繪軍旗在風中飄揚的場景。
2. 他手持袛裯,領導軍隊奮勇作戰。
另外,袛裯也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袛裯懸繻”(dāi dāo xuán xū)表示軍旗高懸;“裯裯衣袛”(dāo dāo yī dāo)表示衣袋零碎、破破爛爛。
袛裯的近義詞可以是“軍旗”、“軍幟”等,反義詞可以是“白旗”、“和平旗”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