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符。因避諱而改。《陳書·周迪傳》:“裁解豚佩,仍剖獸符。”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握獸符而架寅車。”
“獸符”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獸符”原指古代調兵或傳達命令的憑證“虎符”。因中國古代存在避諱傳統(如避皇帝名諱或虎的兇煞象征),故将“虎符”改稱“獸符”。例如唐代劉禹錫在《答饒州元使君書》中寫道“握獸符而架寅車”,即指執掌兵權。
部分資料提到,“獸符”也可指古代印章或符篆上的動物紋樣(如獸形圖案),用于象征權力或驅邪。這種解釋多見于對器物紋飾的描述,屬于文化符號層面的引申。
綜合自(避諱背景)、(紋樣解釋)、(文獻引用)及(唐代用例)。
《獸符》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使用的一種記錄動物數量的符號或記號。
《獸符》的部首是 "獸",由 "爪" 和 "口" 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獸符》最早出現在古代的《爾雅》一書中,用于記錄古代人們捕獵、牧養或統計動物數量。在古代部族社會中,獸符起着重要的作用,幫助民族統計動物資源。
《獸符》的繁體字為「獸符」。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跟現代有所不同。《獸符》的古代寫法為「獸符」。
1. 史書中記錄了古代皇帝使用《獸符》來統計國家動物資源。
2. 考古學家在古代文物中發現了許多刻有《獸符》的符號。
獸形、獸皮、獸醫、符號、符文、符咒。
獸記、獸牌、獵符。
人符、物符、物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