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厓的意思、斷厓的詳細解釋
斷厓的解釋
見“ 斷崖 ”。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厓的解釋 厓 á 同“崖”。 古同“涯”,水邊。 古同“睚”,眼角。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厓”是“斷崖”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均指陡峭的山崖。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義分解:
- 斷(duàn):本義為截斷、隔絕,引申為陡峭的形态(如“山勢斷裂形成的峭壁”)。
- 厓(yá):同“崖”,指高聳的山壁或岩石邊緣。
2.引證與用法
- 古代文學作品中常見描述,如:
- 唐代周賀《寄新頭陀》詩:“斷崖曾向壁中禪”,描繪險峻山崖中的禅修場景。
- 宋代辛棄疾《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斷崖脩竹,竹裡藏冰玉”,形容陡峭崖壁與自然景色的融合。
3.現代應用
- 多用于地理名稱或文學描寫,例如台灣的“清水斷崖”是著名景點,形容海岸山脈直切入海的陡峭地形。
4.注意事項
- “斷厓”屬較少用的異體字,現代規範寫作“斷崖”。若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遇到“斷厓”,可直接理解為“斷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厓》的意思
《斷厓》是指山峰或懸崖等因地殼運動等原因而斷裂成崖的現象。這種景觀常見于山區,給人一種壯觀和挺拔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斷厓》的拆分部首為“山”和“廠”,其中“山”部為部首,“廠”為聲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斷厓》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清代戴善之的《呂洞賓全傳》。
繁體
《斷厓》的繁體字為「斷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斷厓》有以下幾種寫法:「斷壘、斷崖、斷蕺、斷蔾、斷厘」。其中「蕺」、「蔾」、「厘」等字現已不再使用。
例句
1. 這座山上有一片險峻的斷厓,讓人驚歎自然的奇妙。
2. 他站在斷厓邊緣,俯瞰着美麗的風景。
組詞
斷裂、峭壁、懸崖、險峻、山谷
近義詞
斷崖、陡峭、懸崖峭壁
反義詞
平原、低地、谷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