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塗的意思、畏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塗的解釋

亦作“ 畏途 ”。1.艱險可怕的道路。《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 成玄英 疏:“塗,道路也。夫路有劫賊,險難可畏。”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金 蔡松年 《淮南道中》詩之一:“畏塗泥三尺,車馬真雞栖。” 清 金農 《送賀十五德輿之辰州》詩:“五月 沅陵 道,毒淫多畏途。”

(2).指危險可怕的地方。 宋 王安石 《次韻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之三:“醉鄉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間足畏塗。” 清 袁枚 《新齊諧·黑眚畏鹽》:“ 殷家村 在城外,多古壙,舊傳壙中有怪物……裡人相戒,視為畏途。” 魯迅 《書信集·緻李霁野》:“ 上海 到處都是商人氣……住得真不舒服,但 北京 也是畏途。”

(3).猶苦差。比喻可怕而難辦的事情。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行樂》:“能以草木之生死為生死,始可與言灌園之樂,不則一灌再灌之後,無不畏途視之矣。”《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因此上,自己一中進士就把這知縣看作了一個畏途。” ********* 《知難行易》:“﹝ 中國 人﹞以為行是難的,知是不難的,把極容易做的事,視為畏途,不去實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塗(wèi tú)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艱險可怕的道路,後引申比喻艱難危險的處境或令人畏懼的事情。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構成

  1. 本義為恐懼、害怕。《說文解字》釋:“畏,惡也。”引申為危險、令人忌憚之事。

  2. 塗(通“途”)

    “塗”為“途”的古字,本義指道路。《廣雅·釋宮》:“塗,道也。”後泛指途徑、行程。

合成詞義:字面即“令人畏懼的道路”,強調路途的艱險性。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險阻可怕的道路。亦比喻艱難危險的處境。”

    例證:《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

    注:“塗,通‘途’。艱險可怕的路途。”

    例證: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其中“畏塗”喻指改革阻力。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三、文獻典源

  1. 《莊子·達生》(戰國)

    “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解讀:行經險路時,若十人中有一人遇害,同行者必相互警戒。此處以“畏塗”喻人世險境。

  2. 《漢書·嚴助傳》(東漢)

    “閩越之地,險阻畏塗。”

    解讀:描述閩越地區山路險峻難行,凸顯地理環境的危險性。


四、現代用法與引申


五、語義關聯詞


“畏塗”凝練表達了古人對自然與人生困境的雙重認知,其從具象道路到抽象境遇的語義擴展,體現了漢語“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思維特征。該詞雖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是理解傳統文化中風險意識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畏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èi tú,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釋:

1. 艱險可怕的道路
本義指險阻難行的道路。如《莊子·達生》提到“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成玄英注解為“路有劫賊,險難可畏”。唐代李白《蜀道難》中“畏途巉岩不可攀”也以此形容蜀道的險峻。

2. 危險可怕的地方
引申為令人畏懼的環境或處境。例如王安石詩句“不似人間足畏塗”,清代袁枚《新齊諧》中“裡人相戒,視為畏途”,均用來比喻充滿威脅或難以應對的場所。

3. 比喻艱難的任務或苦差
抽象化為形容棘手、令人避之不及的事務。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提到灌園之事“無不畏途視之”,即表達對繁難工作的抵觸心理。

補充說明:

可通過(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例證及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不敬餔糟歠醨蒼神承宣吃得下出誅道基道訓耳參漏憤憤俯拍剛直不阿幹羽稾芼高掌遠跖乖僢股份公司貴睦豪宦緩帶慌錯活句假藉減筆講戎嘉頌架屋疊牀結縷積非習貫雞蘇酒悲抗邁狼眼鼠眉類祠力屈六齍隆極隆性縷説馬齒徒增民主社會主義難苦内身潑辣千裡之足碁盤卻後搉利麝墨神飛氣揚泰甚湯火榻位頭高頭低未可同日而語僞人汙道無智詳論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