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琴俱亡的意思、人琴俱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琴俱亡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王子猷 、 子敬 俱病篤,而 子敬 先亡…… 子敬 素好琴,﹝ 子猷 ﹞便徑入坐靈牀上,取 子敬 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 子敬 子敬 ,人琴俱亡!’慟絶良久,月餘亦卒。”後因以“人琴俱亡”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嘗抱人琴俱亡之懼,逢人即詔之學韻。” 魯迅 《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訣》:“現在 柔石 的遇害,已經有一年餘了……所謂‘人琴俱亡’者,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亦作“ 人琴兩亡 ”。 唐 張說 《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傷心幾何。人琴兩亡,命也命也。”《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亦作“ 人琴俱逝 ”。 清 王鵬運 《彊村詞序》:“人琴俱逝,賞音闃然。”亦省作“ 人琴 ”。 唐 劉禹錫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遊房太尉西湖重題》詩:“人琴久寂寞,煙月若平生。” 宋 劉克莊 《風入松·福清道中作》詞:“細思二十年前事,歎人琴,已矣俱亡。” ********* 《題諸真長<病起樓圖>》詩之二:“痛絕人琴又一春,市樓詩夢久成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人琴俱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特點


四、文化意義

此成語不僅體現中國古代文人重情重義的傳統,還通過“琴”這一意象,隱喻知音難覓的孤獨感,成為文學中表達生死離别之痛的經典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琴俱亡

詞語解釋:

《人琴俱亡》一詞原指一個人和他所喜愛的事物同時失去,形容人陷入極度悲傷和孤獨的境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人(人字旁;2畫) 琴(玉字旁,2畫) 俱(人字底,7畫) 亡(亠字頭,3畫)

來源:

《人琴俱亡》這個詞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瑣憶》:“人琴俱亡,猶繼泣血哀。”其中用來形容人對琴的依戀之深。

繁體字:

人琴俱亡(人琴俱無)

古時候漢字寫法:

人琴俱亡(人琴俱亡)

例句:

他遭受這麼多的挫折和失敗,感覺整個人琴俱亡。

組詞:

人心俱死、物與人亡、百廢俱興

近義詞:

人琴兩失、人沒琴亡

反義詞:

人琴兩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