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宋 時拜相的诏書。用白麻紙寫,故稱。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中:“祖宗典故同姓可封王,不拜相, 藝祖 載諸太廟,獨 趙忠定 趙普 特出此典故,《隨筆》卻稱雲:‘不受相麻而除樞密使。’三 洪 ( 洪適 、 洪遵 、 洪邁 )家素知典故者,亦及此未曉也。” 元 袁桷 《拟宮詞》之二:“禦筆圓封草相麻,龍牋香透擁金花。”
“相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相麻(拼音:xiāng má)指唐宋時期任命宰相的诏書。因這類诏書用白麻紙書寫,故稱“相麻”。
據宋代張端義《貴耳集》記載,任命宰相的诏書需嚴格遵循“白麻紙書寫”的禮儀制度,元代袁桷的詩詞中也有“禦筆圓封草相麻”的描述,印證了該詞的官方文書屬性。
白麻紙在唐代還用于科舉放榜、佛經抄寫等場景,因其質地堅韌、可長期保存,成為官方文書的象征材料。
相麻(xiāng m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人們相互攙扶、一同支撐。這個詞主要用于形容團結、互助的情景。
相麻的部首是⻏(兒)和⼦(子),總字形可以拆分為六個筆畫。
相麻一詞出自《荀子·合務》:“朋友謂相麻者耳。”這個詞本意是指支撐某物的工具,後來引申為人們互相攙扶、共同支撐的意義。
相麻的繁體寫法為「相麻」。
在古代,相麻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如一種寫法是「⾶麻」。這是因為漢字書寫在演變過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變動。
1. 朋友之間應該相麻,互相支持,一同前進。
2. 社會各界應該相麻,共同合作,共建美好家園。
- 相互攙扶
- 一同支撐
- 共同合作
- 彼此攙扶
- 互相扶持
- 共同幫助
- 各自為戰
- 孤立無援
- 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