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柴冊禮的意思、柴冊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柴冊禮的解釋

古時禮儀。積薪為壇,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冊,然後燔柴祀天,謂之柴冊。《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二年》:“乙酉,行柴冊禮於 白嶺 ,大赦。”《遼史·世宗紀》:“丁卯,行柴冊禮,羣臣上尊號曰 天授皇帝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柴冊禮是中國古代遼國(契丹)的重要皇家禮儀,主要用于皇帝即位或重大祭祀活動,其核心是通過燔柴祀天的儀式彰顯君主權威與天命所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柴冊禮是遼代特有的一種政治與宗教結合的禮儀形式,主要包含積薪為壇、獻玉冊、燔柴祭天三個核心環節。皇帝在儀式中接受群臣呈上的玉冊(象征權力合法性的文書),隨後焚燒柴堆以祭祀上天,以此宣告君權神授。

二、儀式流程

  1. 築壇:用木柴堆砌成祭壇,象征溝通天地的神聖場所。
  2. 獻玉冊:群臣向皇帝進獻刻有即位文告的玉冊,表明對統治權的認可。
  3. 燔柴祀天:點燃柴堆,通過焚燒玉冊和祭品,将即位信息“上達天聽”,祈求天神庇佑。

三、曆史實例

四、文化意義

作為遊牧民族與中原禮制融合的産物,柴冊禮既保留了契丹族祭天崇拜的傳統,又吸收了漢族玉冊制度的政治符號,成為遼代“因俗而治”治國理念的典型體現。

可通過漢典()或《續資治通鑒》等史料進一步了解具體儀軌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柴冊禮》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指的是一種古代中國的傳統儀式,也被稱為“柴火禮”或“柴禮”。在古代,人們不僅僅使用柴火作為供暖和烹饪的工具,還視其為一種神聖的存在。在某些重要的場合,人們會舉行柴冊禮來表達對柴火的敬意和感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柴冊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木(mu)和礻(shì),它們分别表示“木材”和“祭祀”的意思。根據這兩個部首的不同結構和部首,可以得出《柴冊禮》這個詞的拆分筆畫。 來源: 《柴冊禮》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如《尚書·周書·大禹谟》等古籍中都有相關的記載。在這些文獻中,人們可以找到對于柴火被視為神聖的描述和柴冊禮的詳細儀式。 繁體: 《柴冊禮》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梔冊禮。繁體字通常保留了古代漢字的傳統形态和結構,更貼近于古代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柴冊禮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漢字的發展和演變,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漢字的基本意義和含義依然保持相同。 例句: 1. 我們家慶祝重陽節時,會舉行柴冊禮來感謝柴火為我們帶來的溫暖和舒適。 2. 柴冊禮是傳統的祭祀儀式,讓我們懷念古人對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心。 組詞: 柴材、冊封、禮儀、爐火、祭祀 近義詞: 柴火祭、燃柴儀式、火神禮 反義詞: 電采暖、煤炭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