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炳燭的意思、炳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炳燭的解釋

(1).點燭。《法苑珠林》卷九二:“舉家走出,炳燭照之,亦了無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還齋炳燭,見琴橫案上。”

(2). 漢 劉向 《說苑·建本》:“ 晉平公 問於 師曠 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 曰:‘何不炳燭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長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後因以“炳燭”比喻老而好學。 清 錢謙益 《病榻消閑雜詠》之八:“白颠炳燭渾無暇, 魯 酒 吳 羹一味休。” 清 顧炎武 《與湯聖弘書》:“弟以望七衰齡,猶希炳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炳燭”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意蘊的典故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點燃蠟燭”,常用于比喻年老勤學或勉力向學的行為。該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建本》:“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将其訓釋為“點燃蠟燭照明”,特指雖至暮年仍堅持學習的狀态。

從構詞角度分析,“炳”為形聲字,從火丙聲,《說文解字》釋作“明也”,本義為光明、顯著;“燭”指照明工具,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字面即“使燭光明”。在具體使用中,“炳燭”常與“夜讀”“勤學”等詞連用,形成“炳燭夜讀”“炳燭而學”等固定搭配,體現刻苦求學的意象。據《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記載,該詞在唐宋詩文中多用于贊頌學者皓首窮經的精神,如白居易詩中“夜學曉未休,苦吟神鬼愁”便暗含此典。

需注意與“秉燭”的語義區别:《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指出,“秉燭”強調手持蠟燭的動作,如《古詩十九首》中“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而“炳燭”更側重照明功能,多用于勤學語境。現代漢語中,“炳燭”一詞仍保留在成語“炳燭之明”中,《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将其定義為“比喻人到老年仍好學不倦”。

網絡擴展解釋

“炳燭”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
    指點燃蠟燭,最初用于描述照明行為。如《法苑珠林》記載“炳燭照之”,即強調物理意義上的點燭動作。

  2. 典故與比喻義
    源自《說苑·建本》中師曠勸晉平公學習的對話:“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此處将晚年學習比喻為點燃蠟燭的光明,強調即便年老仍應堅持學習,寓意“好學不倦”。

  3. 引申用法
    現代語境中可擴展為“利用有限時間勤奮學習或工作”。例如“炳燭夜讀”形容夜晚挑燈學習的狀态,如提到的備考場景。

  4. 文化意涵
    該詞蘊含“活到老,學到老”的積極人生觀。清代龔自珍詩句“九流觸手意縱橫,極動當筵炳燭情”即借用此意象表達治學熱情。

從物理動作到精神象征,“炳燭”既保留照明本義,更通過典故成為終身學習的文化符號。其核心在于倡導無論年齡、環境如何,都應保持求知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白朱朱霸王鄙塞不婦瘳痊蹲蹲得職踧口洞霄宮摁倒葫蘆瓢起來方叔凡數返轅鳳扇根據與條件狗才豪捷化幹戈為玉帛揮劍成河家次家鬼奸兆剿擒角樽基金禁害近親雞眼恺恻開鑿孔聖括搭了完沒後面面相看目把募緣泥伏泥人努目盆吊嵌縫潛涉赇請人伴山夯子示重師尊酸楚桐木人汪坑晚莫五塗像座憲矩骁毅吸塵器奚搐解趣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