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風的意思、赤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風的解釋

(1).天赤而有大風,古代以為兵災之兆。《太平禦覽》卷八七六引《春秋潛潭巴》:“天赤有大風,發屋折木,兵大起,行千裡。”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涼·張天錫》:“十一年,有赤風昏闇。至十三年, 苻堅 滅之。” 唐 王昌齡 《失題》詩:“赤風蕩中原,烈火無遺巢。”

(2).南風。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風煩熱者,其火焚之炎炎耶!”

(3).中醫名詞。指火氣或熱邪。《素問·本病論》:“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寒勝復熱,赤風化疫,民病面赤心煩,頭痛目眩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赤風”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自然天象與兵災預兆

  1. 基本釋義
    指“天赤而有大風”,古代視為戰争或災禍的預兆。例如《太平禦覽》引《春秋潛潭巴》記載:“天赤有大風,發屋折木,兵大起,行千裡。”
    • 古籍例證: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提到“赤風昏闇”後,前涼政權被苻堅所滅;唐代王昌齡《失題》詩雲“赤風蕩中原,烈火無遺巢”,暗喻戰亂。

二、氣象學中的“南風”

  1. 代指南風
    古代文獻中,“赤風”也指南風,象征炎熱或自然力量。如康有為《大同書》描述“赤風煩熱”,用以表現氣候特征。

三、中醫術語

  1. 病理學概念
    中醫将“赤風”定義為火氣或熱邪,與疾病相關。《素問·本病論》提到“赤風化疫”,指熱邪引發面赤、頭痛等症狀。

四、使用場景


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核心含義圍繞“災兆”“南風”“熱邪”展開。若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可參考《太平禦覽》《素問》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風(chì fēng)一詞的意思指的是熾烈、猛烈的風。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赤和風。赤這個字是由廣字旁和火字旁組成,廣字旁表示寬闊的意思,火字旁表示火焰的意思,因此赤表示火焰燃燒得旺盛,所以也引申為熾熱、紅色的意思。風這個字則是由風字旁和幾點形聲的風組成,表示風吹拂的意思。 赤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人們常常用“赤煙烈火”來形容火勢旺盛,後來引申為熾熱的風。在繁體字中,赤風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赤風的寫法為「赤風」。這種寫法在古籍和古代碑文中會有出現。 以下是一些關于赤風的例句: 1. 暑夏赤風吹拂,人們紛紛避暑尋涼。 2. 赤風卷起的黃沙遮住了天空,看不見太陽。 與赤風相關的組詞有:赤紅、赤根。 與赤風近義詞有:烈風、狂風、熱風。 與赤風反義詞有:微風、和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