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闟耳的意思、闟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闟耳的解釋

傳說中的古國名。《逸周書·王會》:“正西 崑崙 、 狗國 、 鬼親 、 枳巳 、 闟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闟耳是漢語中一個極為生僻的古語詞,現代漢語詞典已基本不再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古籍用例及字源考據進行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闟”的本義

    指門扇開合的聲音或狀态。《說文解字》載:“闟,閉門也”,引申為閉合、收斂之意。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耳”的涵義

    本指聽覺器官,古漢語中常作語氣詞或形容詞後綴,如“卓爾”“率爾”中的“爾”。

  3. “闟耳”的合成義

    古籍中“闟耳”多與“茸耳”“耷耳”互通,形容耳朵下垂、貼附頭部的狀态,常見于對動物(如犬、馬)或人萎靡神态的描寫。

    來源: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二、古籍用例與引申義

  1. 《周禮·夏官·職方氏》注疏

    鄭玄注:“闟耳,謂俯首帖耳之貌”,形容馴服順從之态。

    來源:鄭玄《周禮注》(《十三經注疏》本)。

  2. 文學中的比喻義

    如明代《醒世恒言》用“闟耳縮頸”描繪人畏縮膽怯的樣子,引申為精神萎靡、缺乏朝氣。

    來源:馮夢龍《醒世恒言》(人民文學出版社校注本)。


三、現代使用與考據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消亡,僅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方言(如部分晉語方言保留“闟耳”形容狗垂耳)。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


“闟耳”核心義為“耳垂貼附,狀貌馴順”,後衍生出順從畏縮的抽象含義,屬典型古語遺存詞。

網絡擴展解釋

“闟耳”可能為“聤耳”或“耵耳”的誤寫,這兩個中醫術語分别對應不同的耳部疾病,具體解釋如下:

一、聤耳(中醫術語)

  1. 定義與對應病症
    聤耳是中醫對化膿性中耳炎的别稱,主要表現為耳内流膿、疼痛、聽力下降等,屬于中耳黏膜或結構的炎症病變。可分為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部分文獻也将其泛指引流膿液的耳部疾病。

  2. 病因與治療
    病因多與肝膽濕熱、腎陰虧虛或外感風熱濕邪有關。現代醫學治療以控制感染、清除病竈為主,中醫則通過清熱解毒、祛濕通竅等辨證施治。


二、耵耳(中醫術語)

  1. 定義與對應病症
    耵耳指耵聍(耳垢)堵塞外耳道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耳悶、聽力減退等,相當于西醫的“耵聍栓塞”。耵聍本是正常分泌物,但過量或排出受阻時會凝結成塊,阻塞耳道。

  2. 病因與處理
    多因風熱濕邪外犯耳竅,或耳道畸形、異物等阻礙耵聍排出。治療需由專業醫生清除耵聍,避免自行掏挖以免損傷耳道。


三、葈耳(植物名)

若用戶實際查詢的是“葈耳”,則為菊科植物蒼耳的别名,其果實可入藥,但與耳部疾病無關。



“闟耳”可能是“聤耳”或“耵耳”的誤寫,二者均為中醫耳病術語,但分别對應中耳炎和耵聍栓塞,需結合症狀區分。建議進一步确認原詞或咨詢專業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

贲典鼈拗蔡襄纏絡乘茵大公祖丹青手登門飛書費役根苑苟得花粉樓毀龀禍從口出,患從口入醬豆腐教象結客借賬井闬舊愁新恨镌載可喜娘悾款寇烽曠窅勞方臘日列排列屋梅花脯明規囊撲派系僄急強韌淺要悄默聲其實求衣秋月寒江绮纨之歲敺略撒頑色沮色如死灰身不由主神授十二食史漢衰癃水遞鋪蹋鸱巾添房殄滅提筆嵬騀相伐挦綿扯絮斜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