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孔子 弟子三千人。《<書>序》:“三千之徒,并受其義。” 孔穎達 疏:“《家語》《史記》皆雲 孔子 弟子三千人,故雲三千之徒。” 唐 杜甫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詩:“何必三千徒,始壓戎馬氣。” 唐 王棨 《阙裡諸生望東封賦》:“三千徒兮今日斯懸,七十君兮當時稱盛。”參見“ 三千弟子 ”。
“三千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三千徒”字面指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常用來形容追隨者或門徒數量衆多,并非特指精确數字,而是強調規模龐大。
該詞最早出自《尚書·序》中“三千之徒,并受其義”,後因唐代杜甫《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等詩文引用而流傳,明确指向孔子弟子三千人的典故。
需注意,部分資料提到該詞與韓非相關,但主流文獻均指向孔子,建議以權威典籍記載為準。如需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書序》、杜甫詩作等。
三千徒是一個意思廣泛且具有深刻内涵的詞語。它拆分部首為“三”和“彳”,總共有6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曾用于形容某些群體的龐大和多樣性。
在繁體字中,三千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繁體字主要在台灣、香港和一些海外華人社區使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三千徒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無論形式如何變化,這個詞所承載的含義依然存在。
以下是三個例句,展示了三千徒的不同用法:
例句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千徒皆塵土。這句話出自杜甫的《登高》詩中,用來形容英雄輩出,人才濟濟。
例句2:這個組織的成員實在是太龐大了,人數多到難以計數,真是三千徒駐足其中。
例句3:他當了十年的老師,深深熱愛着他的三千學生們。
一些組詞以及與三千徒相關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三千世界、三千煩惱、掌聲如潮
近義詞:衆多、群衆、龐大
反義詞:寥寥無幾、稀少、罕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