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斥責問。 南朝 齊 蕭子良 《淨住子·淨行法門·诃诘四大門八》:“上巳檢校所行,多諸廢惰,由此四大,忽緻懈怠,是故訶詰,令其覺悟。”《北史·于仲文傳》:“又使人微傷其牛, 任氏 嗟惋, 杜氏 自若。 仲文 遂訶詰 杜氏 ,服罪而去。” 宋 葉適 《袁聲史墓志銘》:“父 延孺 ,知 武進縣 ,提舉 杜師旦 兼 常州 ,怒 武進 小書字大,訶詰累至,家人恐。”
“诃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hē jié,意為呵斥責問,通常指以嚴厲的态度進行質問或斥責。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诃”(通“呵”,指大聲斥責)和“诘”(追問、責問)組合而成,表示通過嚴厲的言辭進行責問或追究。例如:
《北史·于仲文傳》記載:“仲文遂訶詰杜氏,服罪而去。”()
使用語境
多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問責,強調權威性與嚴肅性。如南朝齊蕭子良《淨住子》中提到“訶詰四大門八”,指通過斥責使人醒悟()。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注意其書面語屬性。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诃诘》多指對他人言論進行諷刺、嘲笑或批評的行為。通常表示以言語挖苦、諷刺或責問他人。
《诃诘》的拆分部首是讠以及谷。其中讠是讠字部的簡化字形,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谷是表示談話、言辭的字基,它表明了該字涉及到觀點或情感的表達。根據拆分部首,可以判斷該字屬于“言辭類”漢字。
《诃诘》的總筆畫數是16畫。根據筆畫數,可以推斷該字在漢字字典中的排序位置。
《诃诘》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中。在古代,恥笑、譏諷、嘲笑是表達意見和批評的一種方式,因此《诃诘》又有指責他人錯誤的含義。後來,該字在曆史上被廣泛使用,以表示嘲笑、譏諷、批評等含義。
《诃诘》的繁體字為「該詰」。在繁體字中,使用了更多的筆畫和複雜的結構。
在古時候,「诃诘」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稍有不同。不過,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才能确定。
1. 他以诙諧的方式對别人的荒謬觀點進行了诃诘。
2. 這篇文章對社會中的不公進行了有力的诃诘。
3. 他總是用诃诘的态度對待那些裝腔作勢的人。
诘責、诘問、诘難、反诘、反诘等。
嘲諷、譏諷、諷刺、調侃。
稱贊、褒獎、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