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 唐 沉既濟 《枕中記》載, 盧生 于 邯鄲 旅店中遇道士 呂翁 。生自歎窮困,翁乃以枕授 盧生 ,且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意。” 盧生 夢中享盡榮華富貴。及醒,旅店主人蒸黃粱尚未熟。生怪曰:“豈其夢寐也?”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矣。”後遂以“呂公枕”喻人生如在夢中,萬事終歸虛幻。 元 薩都剌 《鹦鹉曲·題楊妃繡枕》:“繁華一夢人不知,萬事 邯鄲 呂公枕。”參見“ 黃粱夢 ”。
“呂公枕”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人生虛幻、世事無常的哲學思考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呂公枕”比喻人生如同夢境,富貴榮華終歸虛幻。該詞常被用來警示人們不要沉迷于短暫的享樂或執念于名利,強調世事變遷的不可控性。
源自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故事中,書生盧生在邯鄲旅店遇道士呂翁(一說為呂洞賓),自歎窮困。呂翁授其青瓷枕,盧生枕後入夢,經曆娶妻、中舉、拜相、封侯等人生巅峰,最終卻因罪被貶,臨終醒來發現店主蒸的黃粱飯尚未熟。呂翁借此點化:“人生之適,亦如是矣。”
這一典故被後世文人廣泛引用,如元代薩都剌在《鹦鹉曲·題楊妃繡枕》中以“呂公枕”暗喻盛唐衰落,強化了其哲學意蘊。此外,明代《喻世明言》等作品也受其啟發,衍生出類似主題的故事。
“呂公枕”不僅是一個文學意象,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其核心在于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揭示超脫物欲、順應自然的人生智慧。
呂公枕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瞳。按照筆畫順序進行拆分,分别為8畫和12畫。
呂公枕這個詞來源于《莊子·齊物論》中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叫呂侯的人,他在晚上枕着一塊木頭入睡,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鳳凰,飛向了天空。由此,這個詞語成為了形容夢境美好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呂公枕的寫法為呂公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呂公枕在古代寫法中為呂公枕。
例句:
1. 夜深人靜,他枕着呂公枕夢見了自己在熱帶島嶼上遊泳。
2. 枕上呂公枕,夢中鳳凰舞。
相關詞語:
組詞:夢幻、飄渺、鳳凰、飛翔
近義詞:美夢、夢境、華麗
反義詞:噩夢、惡夢、殘酷
【别人正在浏覽】